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逍遥江山> 1137章:望尽天涯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137章:望尽天涯路(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杨大人,依你看黄大人这词儿,可入得境界?“胡滢扭过脸问道。

杨峥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也不顾众人沉思之余,继续道:“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句出自北宋晏殊《蝶恋花&#8226;槛菊愁烟兰泣露》,“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虽然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悲壮,毫无纤柔颓靡。黄大人以为如何?”

黄淮闻言微微楞了一下,随即一叹道:“我不如也?“

胡滢也暗暗嘀咕了声道:“这第一境界倒也别致,黄大人这词儿婉转有余,却少了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的疑问,这第一境界是达不到了?“

“那第二境界如何?“这时杨溥听得好奇,忍不住问道。

杨峥继续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语出北宋柳永《蝶恋花&#8226;伫倚危楼风细细》:此一境:词人所忧“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词行至此,可知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

投影至人生,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标,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而却继续追逐无怨无悔。“

杨溥将黄淮的词儿默默叨念了一遍,又将自己今日所作的诗词也回味了一遍,自问没达到这个境界,便沉默不语。

“那第三种境界呢?“这次是黄淮亲自问了声,对于杨峥这境界说,他还是第一次听,不过细细听来,觉得也不无道理,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虽“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的确有些独特?

杨峥继续道:“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语出南宋辛弃疾《青玉案&#8226;元夕》,此一境:寻觅千百次,竟然是在灯火冷落之处发现了那人。人们都在尽情的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外。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清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于世间的不同境地,更是在诗人心中的不同境地。

此一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在足够的积累后,量变成为质变,不经意间已追逐到了。此三种境界,莫不是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自然与理想熔于一炉,“景”与“情”交融成一体。下官认为,这是上等的艺术境界,只有大诗人才能创造出这种“意与境浑”的境界。

若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并引牛峤等词,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他认为,伫兴之作,写情语,写景物,只要真切不隔,有境界,便是好词。黄大人这词儿,虽不符合上面三等境界,但写情语,写景物,且真切流露,如诉家常,便是一首难得好词儿?“

黄淮本对自己这首词儿寄托的希望极高,可听了杨峥提出的三种境界,莫不是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自己这词儿确如杨峥所言,意境虽有,却是少了大境界,虽也算得上一手好词,但与大诗人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的境界还是有些差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