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逍遥江山> 1702章:长江后浪推前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702章:长江后浪推前浪(2 / 2)

“皇上万万不可啊,万万不可啊!”朱瞻基的话尚未说完,言官、御史纷纷喊了起来,就是其他六部官员也有不少人上前呼喊。

要说开海禁,他们虽有些不愿意,但还能勉强答应,毕竟开了海禁他们还是有些好处的,可下西洋的话意义就不一样了,自古海外贸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王朝政府经营的朝贡贸易,一种是由民间私人经营的私人海外贸易。朝贡贸易是指海外国家派遣使团到中国朝见王朝皇帝,“进贡”方物,中国王朝则予以官方接待,并根据“怀柔荒远”、“薄来厚往”的原则,回赠进贡国以“赏赐”。“赏赐”物品的总价值大于“进贡”物品总价值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进贡”与“赏赐”之间有着物品交换关系,体现着国家间的经济关系,更体现着国家间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服务于政治关系。中国王朝国家多能积极经营朝贡贸易,确立有明确的政策,制定有完善的制度,设立有具体的经管部门。由政府一手经管操办,是朝贡贸易最为显著的特点,带有明显的政治属性,不是正常的外贸形态。民间私人海外贸易属于民间私营工商业经营,由于中国古代王朝国家很早就确立了抑商的基本国策,所以民间私人海外贸易长时期地受到王朝政府的抑制阻碍、严格管理甚至禁止禁绝,得到王朝政府鼓励扶持的时期十分有限。大明的宝船若不下海,那么活跃的就是他们私人的贸易了,他们凑集资金,建造海船,装载土产,迳往东、西洋,与海外诸国贸易,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了,可西洋下海就不一样了,大明的宝船,别人不知道,他们可是清楚无比,天下再大的商家,只怕也难以与之抗衡,如此一来,海禁开与不开,意义不大,可如今皇帝开了海禁,为了利益,他们也决不能容许皇帝重走永乐年的老路!所以一看皇帝有这个心思,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早已忘记了什么君臣礼仪,纷纷上前跪倒在地,喊了起来。

朱瞻基微微皱了皱眉头,他虽早已料到有人会反对,可这么多官员,这么急躁,他还真没料到阵仗这么大,来的这么快,微微沉吟了一下,冷声道:“诸位大人这是为何?”

众人互相看了一下,最后的目光落在了大学士陈山的脸上,陈山从宣德元年皇帝削藩中立下功勋后,就一直官运亨通,先是任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文渊阁直阁事、领文学士供职文华殿,任《两朝实录》总裁官。随后一直被朱瞻基信任,甚至要为其建造住宅,恩宠一时无人可比,宣德四年,因年老申请告退,没有获准。宣宗下令免于朝拜,又令中官扶陈山进出朝廷,今日这趟早朝,多年没上朝的陈山破天荒的上了趟早朝,此时看众人目光,哪还有不明白的意思。

先前他一直没说话,那是在他看来,海禁若能重开,与朝廷的确是有些好处,不说朝廷可以从中收取停船费,就是带动东南沿海一带的经济也不错,他善于计算,一番算计下来,开还是不开的好处心知肚明,这才一直没吭声,任由杨峥与杨善等人争斗。。

但同意开海禁,并不表示愿意朝廷下西洋,他经历三朝,与永乐的西洋之行最是清楚不过了,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可谓是等不尝试,早期的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修大运河、编修《永乐大典》,甚至是出兵蒙古,朝廷的局面一直都不错,可随着一次又一次的下西洋,耗费大量银两,户部不堪重负,不得不加重江南一带的税收,所征派的徭役和赋税,给广大平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永乐十八年,山东爆发了唐赛儿起义,此时距离tai祖开国尚不过五十余年。但在这前后,大明王朝已经有过大大小小的起义不下十余次了。天灾频繁,官员**,固然是诱因,但更要紧乃是最高统治者大兴土木,不惜民力。成祖修筑紫禁城所征发的徭役,大多出自于河南、山东等中原地带,将好好一个永乐盛世,硬是弄得危机重重,若非仁宗皇帝及时停止下西洋,大明指不定破败成什么样了。

如今朝廷,好不容易从昔日的噩梦中解脱出来,皇帝又要重下西洋,他不能看着大好的局面,再一次毁在西洋之行下,所以即便是群臣不指望他出头,这个头他也是要出的,略一沉吟,便朗声说道:“永乐年成祖下西洋,其目的一共有三。其一,靖难之时,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其二,包抄帖木儿帝国、扫荡张士诚旧部巩固我大明边防,其三宣抚诸国,致使万国来朝,这三个目的与永乐年,已经达到,如今陛下登基吏治清明,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正是休养生息的好机会,陛下却要下西洋,微臣也做过户部尚书,知晓户部的难处,可海禁一开,江南经济必会恢复,到那时候朝廷再收取税收也能应付朝廷局面,何必要再下西洋呢,况且西洋之行,费钱粮数十万,因病及风浪海啸,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于国家有何益处?”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但最肯定的还是陈山所言,朱棣登基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力强盛,明成祖向异域显示中国的富强,对明朝初期对海外的消极政策深表不满,故朝廷对外政策为之一变,即位后便派宦官出国,召各国来朝,此举无疑可以提高明成祖的威望。郑和下西洋便可以在国外显耀兵力,向海外各国夸示中国的富强,宣扬明朝的威德。同时他还想用扬威海外来缓和国内国内一部分人对他武力夺取皇位的不满。有些书上说的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找寻建文帝朱允傻南侣洹>菟担熬改阎邸币院螅煸沙鲎撸恢铡C鞒勺娴幕饰皇欠⒍改阎浜螅又抖ㄎ牡凼种卸岬玫摹U庠诓录尚暮苤氐拿鞒勺婵蠢矗匀皇且患畈环判牡氖隆C鞒勺婊骋伤拥胶M獗苣眩峙滤炊宰约汗钩赏玻耘芍:拖挛餮蟀抵姓觳旖ㄎ牡鄣淖偌#远啪蠡肌

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就其活动的性质来说,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队,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团,而是由封建统治者组织的兼有外交和贸易双重任务的船队。

他出使的任务之一,就是招徕各国称臣纳贡,与这些国家建立起上邦大国与藩属之国的关系。为了完成这一任务,郑和所到各国以后,第一件事便是宣传明成祖的皇帝诏书。向各国宣谕:明朝皇帝奉天乘命的上邦大国之君,是奉“天命天君”的旨意来管理天下的,四方之藩夷都要遵照明朝皇帝说的去做,各国之间不可以众欺寡,以强凌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如果奉召前来朝贡,则礼尚往来,一律从优赏赐。

第二件事便是赠送礼物。赐各国国王诰命银印,赐国王及各级官员冠服和其他礼物,表示愿意和那些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的关系。第三件事是与南海(今马六甲海峡)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所以众人往这三个方向上想的话,西洋之行无疑是行不得,所以陈山的话音一落,众人纷纷附和。

这次来了官儿不少,济济一堂,此时除了杨峥、杨士奇、郑和几个人还站着外,其余众人纷纷跪了下去,黑压压一片,倒也有些气势。

朱瞻基道:“陈爱卿此话从何说起,朕虽不会算经济账,但也知道皇祖六下西洋大获成功,不但带来许多国家使节朝觐天子,而且从西洋各国猎取珍珠、玛瑙、香料、奇禽异兽等大量异域货物,所获惊人,你岂可说是于国家有何益处?“

...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