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我到底在纠结什么呢?”杨荣忍不住扪心自问了一下,很快就得出了答案,他的纠集来自对一种未知的担心,他精于军务,精于察言观色,反应灵敏,与大事上能不急不躁,可对于未知的事情,他总有一种恐慌,与其说他是纠结与杨士奇答应了皇帝那十分之一的宝物,还不如说他担心下西洋后,所带给大明的影响,他怕眼下美好的局面会打破,重新回到永乐末年的千疮百孔,如今的大明已经不起那种折腾……?“
杨士奇似看出了好友的担心,走上前轻声道:“放心吧,下西洋不会让大明越来越糟,只会让大明越来越好?“
“何以见得?“杨荣还是忍不住问了声。
杨溥笑道:“还是让我来说吧?“
杨士奇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杨溥道:“西洋之利,刚才我二人所说,你也知道的了!“
杨荣点了点头道:“知道了,不过我说过,一家一户、一城之利,那不算利?要利则利国利民!“
杨溥眼前一亮,道:“好一句利国利民!免仁所言,老夫深感佩服!”顿了顿:“东里所做,正是利国利民之举!“说完这句话后,杨溥也不停顿继续道:”我永乐年不过六次下西洋就造就了如此局面,若说我大明一直下西洋呢,所获之利还是一家一户么?“
“永远下西洋!“杨荣吃了一惊,永乐年六下西洋,差点没让大明走了隋炀帝的老路,若永远下西洋,那还了得。
见杨荣露出吃惊的笑容,杨溥哈哈大笑道:“不错,永远下西洋!任何的产业,都讲究一个效益,有所付出,必有所收获,还要收获大于付出,这样的产业才会长久,永乐年六次下西洋,所耗将士众多、耗资巨大,每次出航要hua大笔开销采办馈赠,而带回的大量贡品,则免费提供皇室、贵族享用,正是如此,朝廷才入不敷出,可即便如此,你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永乐年成祖爷各种大型建设不断上马,建北京城、建紫禁城、营建昌平皇家陵园,建武当山、建大报恩寺、五次出兵北元、修缮长城、疏通南北大运河全耐下西洋带来的财富,这足以证明下西洋是有所回报的,能否长久,关键在于能否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入!这一点杨侍郎目光很准确,罢黜朝贡,兴市舶司就是第一步!有了市舶司,海路重新开启后,以我大明德威四海,货物流行万国,四海诸夷皆喜我大明之物,必会前来与我大明贸易,如此一来,市舶司从中抽取收税,好处也不少!“
杨荣默默的听着,这些他都想过,但最关键的还没有听出来。
杨溥看他一脸焦急的模样,似有些不忍心停顿,微微吸了一口气再一次说了下去:“可光靠这一点是不够的,当今圣上虽春秋鼎盛,可总有驾崩的一天,一旦人亡政息,多年的努力毁于一旦,这岂非得不偿失,所以我们不仅要下西洋,还要心生繁荣大明?”
………………
...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