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八百里急马回朝禀报后,以旧疾托病在叶片子村躲皇帝的汪永昭跟身边的妇人冷笑了一声,道,“死得倒是及时。”
他一脸说不出的讥俏,张小碗笑而不语。
汪永昭也只是找个人说句话,并不指望她懂得什么,说罢就继续看着手中的兵书。
那报讯的人还站在屋中,有些窘迫地看着这时停下手中针线活,微笑看着他的张小碗。
“下去吧,灶房里熬了羊汤,你去喝上几口,再灌上一囊再走。”张小碗微笑着与他说道。
那报讯之人已连续几日当着她的面给总兵报过讯,已与她有些熟敛,听罢这言朝她略为感激一笑,抱拳施礼就退了下去。
这时汪怀善正大步进入,一进门就对他娘说,“王爷说了,让我再候上一会。”
张小碗闻言皱了眉,“都与你说过了,不许再提这事。”
汪怀善看她沉下了脸,不敢再靠近,便坐到了汪永昭的另一侧。
“王爷还说什么了?”汪永昭翻过一页,漫不经心开口道。
“说皇上不准备把兵印交给他,也不交给你……”汪怀善说至此,那脸色也沉了下来,“怕是要到军中人马大损,他才会松口。”
他说罢,汪永昭未发声,依旧好整以暇地看着他手中的兵书。
见他不语,汪怀善又等了等,见他还是不说话便忍不住开口问道,“要是大东,苍西都失,您也不请命吗?”
“请什么命?”汪永昭又翻过一页,淡淡地道。
“到时夏人一入,东西两州的老百姓流离失所,全都无家可归,您也不请命吗?”汪怀善说到此怒火一起,大声地说了起来。
“我无兵权,也无统帅之职,与我何干?”汪永昭抬头轻瞥了他一眼,淡淡地说,“皇上都不急,你这小儿急的哪门子的急?”
“你……”汪永善听后怒瞪了他一眼,转头便对张小碗说道,“我去找先生去。”
说着不待他娘回话,大步就往门外走去。
他走后,张小碗也无心手中的针线活,她苦笑了一声,小声地朝汪永昭道,“可否能托您一事?”
“说。”看着兵书的汪永昭又翻过一页。
“到时他非要上那战场,能否请您让人拖住他。”
“何解?说清楚。”汪永昭闻言,书也没再看了,一把甩到了桌上。
那书甩到桌上剧烈地“碰”了一声,张小碗眉毛不禁一跳,她沉了沉心,才轻轻地说,“他毕竟还小。”
“还小?过了十三就是十四了,他还小?”汪永昭脸冷了下来,“你为他殚精竭虑这么些年,为的就是在他可立功时挡他前程?”
“再过得两年也不迟……”
“再过两年,这天下又得改朝换代了,还等得了他到时立功?”汪永昭闻罢冷笑了起来,“说你妇人之仁你还真是妇人之仁,真是慈母多败儿,古人诚不欺我也。”
他这嘴里没几句话是能听的,张小碗低着头沉默着,不再言语。
说来,这人话说得难听,可话是没错得多少的。
怀善已经长大,他自己都想飞出去了,只有她,事到临头了,心中还是有一些舍不得……
等到年底,快要过春节时,大凤在失了云沧两州后,又失了大东。
皇帝召总兵汪永昭入宫,当晚,汪永昭是被抬在轿子上回的,回时尚在昏迷中,据回来的人对张小碗的说法就是旧疾复发,命在旦夕。
过得几日,在太医的照顾下,汪永昭在昏迷中醒了过来,但一时下不得地,这时,前线又发来八百里急报,大军这时退到苍西,已无法再退了。
因为再退,就要退到关西了。
关西后面,就是大凤朝的京城建都。
隔日,永延皇就封大凤虎将忠王嫡子靖王为兵马大元帅,即日起程,大伐夏朝。
当日,汪怀善去了汪永昭现在住的卧房给他磕了三个认认真真的响头,又去了他娘那,对着门磕了十几个头,足磕得额头都出了血,房内的女人忍不住歇斯底里大哭后,他才忍了眼中的泪,上了那兵士牵来的马,领着银虎营与黑狼营的人马,为靖王当了那前行军。
军马磅礴而去,待听不到声音了,张小碗摸出了房,一步一步走到那前院,她身上再也没有了力气,她倚着大门缓缓坐下,看着那飞扬的尘土最终落下,却不知要到何年何月,她才能看到她那在她怀中背上长大的小儿。
她坐在那半日,家中的奴仆无一人敢这时过来叫她,待到夕阳西下,红霞染红了这个满脸沧桑女人的脸,把她单薄的身影拖得很长很长,长得就像一根随时可截断的线。
这年,大凤朝二十三年,永延三年末,张小碗二十九岁,穿来这个朝代整整二十年。
在这年末,她过上了等待她离巢的儿子回家的日子。<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