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365章 是债券还是纸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5章 是债券还是纸钱(2 / 2)

武怀玉挺赞同后一种政策的。</p>

毕竟以人为本。</p>

灾情只是一时的,保住人才是关键。</p>

为了赈灾,又有官员提出了向大户借粮借钱,其实这就是变相的征大户的税,这种借,一般都不会还的。</p>

这提议遭到不少官员反对,认为没有依据,这是强行摊派,必然扰民害民。</p>

本就没打算还,你说借,那不是耍流氓吗,朝廷要是信用没了,会出大乱子的。</p>

也有官员建议就不要说借,直接下道诏令,向大户、商贾直接加征一笔钱粮。</p>

这更狠,幌子都不打,直接抢。</p>

“武怀玉,你是雍州治中,如今雍州十八县皆你治下,现今大量关东灾民涌入京畿,你有什么好的应对处置建议?”</p>

皇帝点了武怀玉的名。</p>

别人都在商议事情,唯独武怀玉在那里剥橘子吃,吃了一个又一个,太显眼了。</p>

“陛下,臣以为雍州要应对灾民,关键是两点,一得有粮,其二是如何赈济管理,只要灾民有口饭吃,就能安定下来,但太多流民聚集,如果不管理好,也确实容易出乱子,所以臣觉得可以分两步走。</p>

“其一,以雍州衙门名义,向京畿王公贵族或大户商贾们发行债券,约定好利息,给予票据,到期本息一起兑现。”</p>

“用发债借来的钱,向市场和贵族大户们征买粮食。”</p>

“利用现在聚集的灾民,在关中开展一些土木工程,诸如清理疏通郑白渠,清理长安漕渠,再比如修桥铺路等等,以工代赈,灾民做工,发放粮食工钱,”</p>

怀玉的这个几步计划,确实也挺实在。</p>

针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言之有物。</p>

虽然这个债券挺新鲜,但听的也像那么回事。</p>

“具体说下这个债券。”李世民来了兴趣。</p>

其实刚才大家争论许久,李世民是倾向于借钱的,直接向大户加税这明显后患很大。</p>

但借粮也不好借,因为大家觉得你就是有借无还的摊派。</p>

“陛下,关键是这个债券要可以流通、转让,可以不计名,到期凭券便可兑换,按票面上所约定好的债、息兑付,并且要保证朝廷能够到期后都能兑付。”</p>

怀玉要来纸笔,把一张宣纸裁成许多巴掌大小的纸片,然后提笔在上面写。</p>

有千文、五百文、二百文、百文等几种面额,还可以约定三年期两年期一年期等,利息也从年息六分,到两分不等。</p>

最低的一年期利息仅有百分之二十,相比起公廨钱放贷年息至少百分之百,确实比较低。</p>

但武怀玉告诉皇帝,这种债券,可以流通,就是朝廷不仅承诺到期付本还息,甚至没到期的时候,也是可以用债券来抵充诸如代役钱、折庸钱等,可以用这钱在官仓购买粮、布等。</p>

不强行摊派,而是让官民自愿购买,比如买了一万钱的债,可以是十张一千文的债券,也可以是一百张一百钱的债券,这些债券跟借条不同的是,不记名字,不管谁拿着这债券,到时朝廷都是凭票兑换。</p>

当然,没到期的时候,你也可以流通,比如拿去买官仓的物资,或折抵税役钱等,没到期,也可以按其面额和实际已有的利息兑换。</p>

只要朝廷能想办法保证这债券的信用,那么这能成为一种理财产品,对于一些手里有些闲钱但又不多的百姓商人来说,买点债券那也是有利息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去放贷收息,放贷也得有实力才能保证本金不受损。</p>

李世民拿着那一张张纸片,“为何要弄成不同的面额,甚至不同的期限呢?”</p>

“也可以都弄成一种面额,一种期限、利息的,这倒不重要,只弄一种能减少些成本,但弄不同的债券,自然也有其便利性。”</p>

那几张纸片,从皇帝手里又传到了七位宰相手里,宰相们看后又传到民部尚书戴胄、吏部侍郎杨师道、刑部尚书李靖他们手里,</p>

转了一圈,大家都对这小纸片很惊叹,毕竟朝廷因战争、灾害等原因向民间借钱是常有的事,有的打借条,有的借条都不打,但要说弄出债券来,这还是头回。</p>

无记名债券,有个防伪造的问题,当然真要弄其实想伪造也不容易。</p>

“这张纸,就是一千文钱?”魏征拿着一张写着一千文的宣纸片问怀玉。</p>

怀玉笑笑,“这张是三年期,年息六分,三年总息一千八百钱,所以三年到期后,这张纸,实际值两千八百钱。”</p>

魏征吸了口气,两千八百钱,要是铜钱,那得十七斤多重,可现在却只是一张薄薄的纸。</p>

哪怕是两千八百钱的绢,也足十四匹,一匹十二两重,那也十来斤。</p>

魏征看着这薄纸片,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可一时又说不上来。</p>

他有种强烈的感觉,这东西不能弄,会出事的。</p>

毕竟就算以前朝廷铸大泉、重金,也顶多是以一当十,当二十,可也还是铜钱,这一张纸写上字盖上章弄点防伪记号,结果就值两千八百钱?</p>

而一张百文钱的债券,几乎同样大小,却只值二百八十钱?</p>

“陛下,臣以为向民间借债不可为,以纸为券当钱用,更不可为,”魏征坚决反对。</p>

“魏相,那你觉得朝廷要如何赈灾济民,如何渡过眼前难关?”</p>

“请圣人出内帑钱,再让贵族带头捐献,百官也捐出一些俸禄来,共渡时艰。”</p>

魏征这话让李世民叹气,皇帝出钱,贵族出钱,百官捐俸禄,说的好听,可这根本不现实。</p>

“陛下,这只是一张债券,朝廷向民间借债暂渡难关,以后再偿还本息,这有何不妥呢?</p>

这虽是张纸,但并不是纸钱,他只是一张不记名的凭据而已,魏征根本用不着这么害怕它。”</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