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一如既往魏玄成</p>
李世民十六岁起兵,马上打天下,东征西讨战无不胜,甚至就算坐上皇位,朝廷政务处理的也还不错。</p>
但要说财政经济,那就非其长项,甚至是个让他头痛想要逃避的事情。</p>
武怀玉捧着个茶杯,坐在边堆边烤着火,面对皇帝的提问,他其实也没啥太好的办法。</p>
着实是这帝国财政完全就是一个烂摊子,不成体系,混乱不堪,全是补丁,勉强维持。</p>
能够一直运行,那都是非常惊人了。</p>
你说改革,都无从下手,随便砍一刀下去,也不知道哪个补丁破了,然后可能就引起整个系统的崩溃。</p>
当然,另起系统也可以,但问题是这种事情一般碰不得,太危险,不会可能引起旧系统的崩溃,国家休克,更有可能会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毕竟谁都知道,任何旧体系那都是有既得利益集团的。</p>
打破旧体系,就必然得罪溂</p>
武怀玉这么年轻,虽是天子庞臣,但他也不敢这样乱搞啊。看书喇</p>
所以面对李世民期盼的询问,他也只能老生常谈,说点口水话,“陛下,要想国家财政充裕,也无外乎两点,开源和节流。”</p>
嗯,这是谁都懂谁也会说的,可问题是哪来的新源,又能节哪个旧流。</p>
魏征适时站了出来,“臣以为翼国公此言甚好,如今朝廷官吏渐多,甚至官多成灾,</p>
官在得人,不在员多。</p>
现在许多朝廷官职,正员之外,还有员外官,甚至不止一人,更有许多官员年纪超过七十,到了致仕退休年龄,却依然恋栈不去,</p>
朝廷应当并省机构,精简人员。</p>
对各级衙门和各个职位,官吏数额等,做明确规定,不得超编滥设。</p>
现在京师诸司,京官已有两千余人,这已经赶上官多成灾的隋朝了,必须精简,否则国家财政负担太大,臣以为,诸司定额五六百官员,裁去四分之三都足够用了。”</p>
果然是魏老炮,一上来就喊着要并省机构,精简官吏,这是要得罪所有官员了,一上来就要裁掉四分之三的京官,好大胆子。</p>
真要跟他说的一样,两千名京官,精简掉一千五,那这些人怎么办?</p>
总不能就回家种红薯吧,安排去地方,那不也还是没少,而如果是只保留散官,待选侯用,倒是不用发俸禄了,可问题是他们能乐意吗?</p>
也就魏征这种家伙敢公开说这种话,太得罪人了,甚至是与所有官吏为敌的。</p>
毕竟每一个编额都不容易啊,你精简一个,那就得有个官没位置了,本来现在不比国初,那时是战乱,许多人不愿意去当官,而如今是官太多,甚至得排队等空缺。</p>
朝廷甚至已经不得不出台新规,文官六品以下官员任满后,不能连任,或马上授新职,得守选。</p>
必须轮流休官,得空出缺来。</p>
有官轮流做,否则官多缺少安排不了。</p>
魏征却不管这些,继续放炮。</p>
“陛下,如今选人太多,大量选人云集长安,让长安谷价都上涨了。”</p>
魏征说的有点夸张,但选人确实是多。</p>
“去秋至京师候选之选人,总共七千人,七千人啊,陛下,最后吏部只有六千个官位安排,有一千个获得出身的选人没有获得官职,只好等下一年的铨选。</p>
这种情况会越来越严重,所以臣认为,不仅要省并机构精简人员,而且还要提高授给官员出身条件,从源头上限制官员数量,否则有了出身,却没有官职,轮流侯选,年年云集长安,也不是个事。”</p>
“臣还建议,明年分人于洛阳选集,也减少京师粮食等压力。”</p>
官多、缺少,虽现在开始有守选制度,轮流做官,让大家都有机会当官,可问题是获得官身的人越来越多,官职始终就那么多个,每年落选的人越来越多,</p>
那些选人既疲于往来,又虚费资粮,选人也会越来越不满的。</p>
选人多,落选多,解决问题只有两个,增加编制,或是减少铨选人数。</p>
现在参加铨选的有四类人,一是任官期满或因故停职的官员,也称为前资官。另一个就是科举考试录取后获得出身还未授官的士人。</p>
第三类就是门荫出身获得参选资格的人,第四种是流外出身获得参选入流的人。</p>
选人年年增加,主要还是门荫出身和流外出身获得参选的数量越来越多。</p>
魏征建议,官职编制是不能随便乱加的,还要精简,更不能增设那些临时的职位,比如员外官、试官等。</p>
除此外,最好办法就是减少门荫出身的参选资格,以及减少流外出身的参选资格。</p>
“如今长安仅捉钱令史就有小千人,每年流外出身获得参选者,也多是这些捉钱令史,这些人在诸司并不负责本衙相关事务,都只专责放贷收息,公廨钱放贷利息太高,本就扰民,现在还尽让这些人参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