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迁见华昶已被张周的气势给压住,他走出来,笑盈盈道:“张贡生,你到京师之后,私下未见过任何一名士子?”</p>
张周道:“谢阁老是吧?”</p>
谢迁一怔,这小子居然认识我?</p>
张周本来是不认识的,但他曾在乾清宫暗地里听过谢迁的声音,谢老儿一说话,张周就能辨认出来。</p>
“谢阁老的问题很好,私下的确是没见过任何一人,但也不是一个人都没见过。”</p>
“曾见过国子监林祭酒的二公子,有成国公之子朱凤、锦衣卫的人在场。也曾有一人多次想跟我做学问上的争论,名唐寅。”</p>
“但我未跟他私下相见,就因为我认为自己所为之事,必定引来诸多质疑的声音,若是私下与谁相见,怕会有何误会。所以宁可单独备考,不见外人。”</p>
张周显得很淡定。</p>
讲话的语速也很轻缓。</p>
谢迁马上想到,昨晚皇帝曾说过,张周是刚到京城,就跟皇帝说过,程敏政这个人喜欢跟士子相见,容易为人所诟病,所以皇帝给张周安排程敏政当私教,张周都没同意,更是避嫌不与任何人相见。</p>
这小子根本就是早就预料到,可能会有今天这一出。</p>
本来谢迁也只是把张周当成一个伶牙俐齿的读书人看待,但听了张周的话,再跟皇帝的言辞对应一下,他随即便意识到,张周可不是个普通的举人,更不是一般不谙世事的年轻毛头小伙。</p>
张周道:“华给事,却说来,在下跟程敏政、唐寅、徐经这三人,唯一有联系的,就是在本次会试之前,曾有过拜访座师的事,当时曾与唐寅见过。”</p>
华昶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道:“那就是你们曾暗地里商议过会试的考题。”</p>
张周心想,给你个麻袋你就往里面钻?给你个坑你就往下面跳?</p>
就你这水平,参劾谁呢?</p>
腐儒啊你这是!</p>
张周摇头道:“恰恰相反,在下跟唐寅并未有私下的商议,当时说过什么,很多江南的士子都听得很清楚,在下说完之后便抽身而去,未再跟旁人多说一句话,不信的话,可以找当日在场的人问询。”</p>
“你……”华昶登时意识到,自己可能是中了圈套。</p>
张周道:“当时我与唐寅所约定的,乃是一个赌约,所谓学问不在科场之外定高低,江南考场的解元与亚元,区别也没那么大,同为举子,为朝廷效命,何须非要分出个高低?但他执意要比,我便跟他相约,在会试中分个输赢,若我赢了他,便让他拜入我师门。若我会试成绩不如他,也未中本次会试,便从此之后不再应考,接受以举贡放官!”</p>
“啊?”</p>
有关这次赌约,只在很小的范围内传播过。</p>
在场都是朝廷重臣,还有王公贵胄,他们怎会知晓这种小事?</p>
现在经张周的口说出来,他们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一出。</p>
张周居然跟唐寅下了“重注”,张周说自己此科不中进士,那以后再不考了?当然还有个前提,那就是唐寅要中才行。</p>
这是何等自信?</p>
当然,江南乡试解元,有这般自信和狂妄,也是可以理解的。</p>
张周继续道:“徐经和唐寅二人,是否与程学士有过瓜葛,或者他们曾谈论过什么,我一概不知晓。但我既与唐寅有如此赌约,便相当于是对手,所谓的私下议论考题,也就不成立了吧?”</p>
“若我不是从唐寅处得知考题,那就该找到我得到鬻题的途径,是有人给我传信,或是让人来通知于我,总要有人证或者是书信上的物证,否则就不该以道听途说的事,来作为攻击于我的证据。这不单单是在针对我,甚至可说是将大明的法度置于不顾!”</p>
……</p>
……</p>
张周可说是据理力争,侃侃而谈。</p>
当他说完之后,现场很安静。</p>
似乎所有人都想知道华昶将要如何跟张周争论,也有人想知道,华昶是否真的能找出人证物证。</p>
先前他们还觉得张周是官场初哥,或许利用一些精神压力法什么的,会让张周露出破绽,甚至在没有罪证的情况下,就能让张周原形毕露。</p>
现在他们才知道。</p>
原来华昶这样的科道言官并不是朝堂的王者,他的能言善辩在张周面前简直不堪一击。</p>
“陛下,老臣认为,张贡生所言在理。”此时武勋那边有一人走出来,正是英国公张懋,他用很浑厚的嗓音道,“若以无端的非议,而令人蒙冤,是为对大明法度的不尊,还请陛下下旨,平息物议,还张贡生一个清白。”</p>
“对!”</p>
武勋那边似乎都很支持张懋,附和的声音一片。</p>
文官那边一瞧。</p>
好你们这群莽夫,你们真就是见风使舵是吧?</p>
看出来陛下对这个张周是宠信有加,再加上看到华昶气势被压制,然后就出来力挺张周?</p>
你们这群墙头草!</p>
突然之间,张周跟华昶的矛盾,就成了文臣和武勋之间的矛盾。</p>
朱祐樘一瞧这不对劲,他也不顾旁人出来说什么,朗声道:“华昶,你还有何话可说?”</p>
华昶气得浑身颤抖,大概是觉得自己长了一百张嘴,却唯独在这件事上哑口无言。</p>
朱祐樘道:“朕已让东厂查过,徐经和唐寅二人,的确是曾拜访过程敏政,不过是在去年尚未定会试主考之前。他们的事,另查。”</p>
“但张卿家的话你们也该听到,若是再有人认为他牵扯进鬻题,就拿出证据。朕会让东厂对证据严加勘验,既不会冤枉谁,也不会对此视而不见!”</p>
有张周的话打底。</p>
皇帝语气比先前软了,但心里比之前更有底。</p>
这就不是靠皇帝的威仪把事给镇住,而是靠道理。</p>
场面是靠张周临危不乱的现身说法,靠张周据理力争的口才争出来的。</p>
他也是想提醒在场的文臣,不要以为随便找点牵强附会的物证,或是随便找个人当人证,就能把张周再牵进案子,朕会让东厂严加勘验,敢诬陷的让他不得好死!</p>
就问那些士子,谁敢出来没事找事?</p>
刘健走出来道:“那陛下,此案是否还需继续勘察?”</p>
朱祐樘道:“着令,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于贡院内帘重新勘验考生卷宗,唐寅和徐经暂行收押于北镇抚司,以备考证。华昶……一并收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