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第一贡生> 第二百三十四章 加官晋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四章 加官晋爵(1 / 2)

 四月初一早晨,午门朝议。</p>

朱祐樘正端坐在那,心思好像并不在大臣所讲述的内容,从他的角度来看,宁远一战还没爆发,一切却都已在张周预料中,虽然他现在也觉得朱凤、张延龄和陈锐三人的组合有点不靠谱,但至少还是满怀期待的。</p>

就算是输,也别输得太难看吧?</p>

“……这两年漕运,靡费甚多,尤其是钱粮调运往西北,粮食价格成倍增长,边地逃民日益增多,地方官府对此并无作为……”</p>

户部尚书周经正在列举如今西北屯田所遇到的困难。</p>

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p>

从粮开中改成银开中,也就是折色法之后,西北商屯基本已不存,西北种粮食无利可图,边军防御重点从安民变成守城,鞑靼隔三差五就来抢掠,一般的百姓谁受得了?</p>

最初百姓觉得种粮时,有官军保护,鞑靼来了能退到城塞内,可当他们从城塞出来发现自己的秧苗都被毁了,连补种都没办法,久而久之就没人愿意种粮食。</p>

西北的问题,既是怠政的结果,也是草原局势变化的结果,天灾人祸一顿折腾,西北的土地连年荒废,逐渐一切都只能从京城各地调运粮食,所带来的运费和中途的损耗,就成倍增加。</p>

朱祐樘没心思听这些。</p>

现在是只讲问题结果,不讲解决办法,把一切都怪罪于西北地方官府不阻拦流民迁徙?这口锅有点黒有点大吧?</p>

就在朝议过半,朱祐樘想随时中止朝议时。</p>

从午门之外,萧敬带着两名小太监急匆匆而来,当萧敬从周经身旁路过时,周经也不得不停下他的长篇大论,萧敬已带着一份好似战报的东西,呈递到了朱祐樘面前。</p>

“好!”</p>

朱祐樘本来还昏昏欲睡的,现场大臣也都不太有精神。</p>

皇帝一声吼,在场好像所有人都把精气神给提了起来,他们也不知道皇帝这是什么了。</p>

但见朱祐樘好似打了鸡血一般,站起身握紧拳头挥舞着手臂,好像都忘了自己是个正在跟臣子议朝事的皇帝,朱祐樘一脸振奋之色道:“就该擢他个安边侯!”</p>

听了这话,很多人第一印象是,坏了,出事了。</p>

这种“出事”,不在于大明的边疆遇到什么威胁,而在于有些事已超出了他们的控制。</p>

刘健走出来道:“陛下,可是宁远之战有了进展?”</p>

朱祐樘这才想起来面前还有一堆看着他手舞足蹈而懵逼的大臣,但他也先不理会刘健的问题,反问道:“秉宽呢?”</p>

果然。</p>

很多大臣意识到,这事出得还有点大。</p>

萧敬笑道:“陛下,张先生今日休沐,并没有上朝啊。”</p>

休沐?他不休沐也不会来上朝!他不是翰林院史馆修撰吗?上朝跟他有多大的关系?有什么事需要他来商议吗?</p>

“派人,去请他入宫来。”朱祐樘道。</p>

“是。”萧敬领命,马上退下,却也不亲自去请,而是派人去。</p>

刘健立在那显得很尴尬。</p>

我一个首辅出来问话,陛下就这么把我无视了?</p>

朱祐樘此时也好像记起来要跟大臣解释一下,他道:“昨日,也就是二十九,上午时宁远城西门发生激战,所得之捷报乃是昨日中午发回来的,安边伯和建昌伯、平江伯三人,在城头调度以远炮轰狄夷骑兵阵,大破狄夷,随后派出六路兵马追击……初步算来,已有至少六七百敌首的战绩!”</p>

以往这种事,在场都会引来一片哗然。</p>

但这次等皇帝说完,在场这群文官可说是鸦雀无声。</p>

以前还觉得震惊。</p>

现在已经……</p>

麻木了。</p>

刘健快速喘了几口气,让自己心情尽量平复下来,就好像是要压着心中的怒火一般,问询道:“陛下,不知是何等远炮,射程如何?威力又如何?”</p>

他当然不觉得大明边军取胜是多么让人愤怒的事,而是他觉得,自己好像是被戏弄。</p>

火炮?</p>

原来这就是当时张周“无可奉告”,还得到张懋力挺,说能破敌的东西?</p>

朱祐樘指了指刚调遣人手去请张周,回到他身边的萧敬道:“你说。”</p>

萧敬道:“张先生先前铸造十二门子母神威大炮,让安边伯等人带到宁远,此炮平地射程有二里,若是架设于城头射程更远,且炮弹落地之后形成开花之势,周围百余步范围内近乎是寸草不生!”</p>

“啊!”</p>

在场的文官就算再忍着,不想发出感慨,免得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p>

但听了萧敬的话,他们都还是快惊掉了下巴。</p>

萧敬一看效果达到,继续道:“此战中,安边伯故意固守在城塞之内,吸引胡虏靠近扎营,并以骑兵于城西门之外列阵,随后胡虏以数千骑兵突袭而至,妄图以弓弩等逼退宁远军将,在胡虏骑兵突进至半路时,十二门字母神威大炮齐鸣,连续五轮齐射,以六十枚开花弹炸得胡虏骑兵阵人仰马翻,随即安边伯等边将亲自领兵上阵,开战追逐厮杀……建昌伯本人在此战中亲手击杀胡虏校尉一名……”</p>

听到萧敬的话。</p>

在场的文官站不住了,一群人都在私下里议论纷纷。</p>

这腔调怎么像是偏头关一战的翻版?</p>

也是不起眼被他们轻视的将领,上次是朱凤,这次是张延龄,居然都能亲手在战场上亲自斩获敌人?</p>

这是有多顺,都能让张延龄上阵杀敌?</p>

那是不是换成任何一个会骑马的,都能上阵杀敌?</p>

朱祐樘此时心情大好,抬头看着午门门洞道:“朕也没想到,此战会如此顺利,首功还是应当在秉宽身上。既是他神机妙算,推测出狄夷进一步侵犯之地,又建议让朕调兵遣将做了安排,更是由他亲手制造出神威远炮,此战可说是边军对狄夷彰显神威的又一座功碑啊。”</p>

“恭喜陛下。”</p>

上次是徐琼出现先道贺,这次却是谢迁先走出来道贺。</p>

由谢迁带头,其余的大臣都识相,也都一齐来恭贺朱祐樘,也算是为皇帝拍马屁。</p>

之前皇帝都说了,以结果论英雄,现在就算结果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说后续的追击战结果还没出,也可能有虚报战功……但现在计较这些细枝末叶还有意义吗?估计朱凤等人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虚报战功吧?</p>

如果这功劳是任良等地方将领报上来的,注水成分就会很大。</p>

可朱凤等人到底是皇帝亲自派去的,再加上宁远距离京城也不远,如果报的是一场大捷,朝廷岂能不派人去查?</p>

“诸位卿家,朕一向讲求的是用人不疑,以后还望你们能多加理解。”</p>

关键时候,皇帝反倒谦卑起来。</p>

这话既好像是在为他用朱凤和张延龄做解释,但在大臣听来,更多是在为听信张周这件事做铺垫。</p>

你们看看,朕在九边问题上,听了张周两次,都赢了吧?</p>

不管用的什么人用的什么大杀器,能赢就行,反倒是伱们闲的没事挑剔他,有意义吗?</p>

李东阳走出来道:“陛下,不知辽东进一步的动向是如何?可是要以辽东为突破口,出兵草原?”</p>

“朕暂时还没想好。”朱祐樘没有给这些文臣打包票,正如他现在一切都听张周的,如果现在张周说适合出兵草原,那他近乎可以毫不犹豫派兵去,他自己也就不做这种“外行人”的提议。</p>

李东阳不由看了旁边的刘健一眼,似乎现在他更加理解刘健先前点张周为状元的举动。</p>

如果敌人挡不住……那还是“同流合污”吧。</p>

……</p>

……</p>

朱祐樘没有让大臣跟他一起等张周。</p>

就算要为张周表功,他也准备在来日奉天殿大朝时,当着文官武勋、王公贵胄的面,来一次像样的封赏,让别人知道他用张周是多么正确的事情。</p>

当张周入宫时,众大臣已经零散而去,张周只需要到乾清宫见朱祐樘便可。</p>

“秉宽,知节不负你所望,也不负朕之所望啊。”</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