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家各户的木栅栏上,一般都种着藤蔓植物。
有丝瓜、葫芦、葡萄等等。
还有些讲究点的,有点情调的家庭,会在院子里种点花花草草。
孙媛家显然就是这种讲究的人家。
一进院子,右手边的空地上种着一片月季。
这是北方小城很流行的一种花,好侍弄,天暖和时月月开花。
眼下,他们家的月季花只剩下修剪后的枝丫,用稻草盖着。
就像若干年后的大棚蔬菜。
这RB房也是南北向的,面南背北。
它的格局构造并不奢华。
一楼一进门是个玄关。
有挂衣服的柜子,鞋子就放在门口。
地板离地有20公分,走在上面“咚咚”响。
这种感觉让白客感觉很舒适。
七十年代以前的地板都是这样的。
在很多有逼格的老楼里都能看到。
地板离地很高,甚至可以在地板下藏东西。
不过,这种地板的龙骨是怎样的构造,白客一直不知道。
但这个时期没有水泥钉子,也没有冲击钻。
龙骨却相当结实,只要地板本身不坏不朽,用上三四十年都不成问题。
到了90年代以后,各家各户都开始铺地板了。
此时的地板也是有龙骨的,都是用水泥钉子或者冲击钻把三四公分厚的小木方钉在水泥地面上,再往上铺地板。
离地自然也就三四公分而已。
那种“咚咚”的感觉少多了。
又过了十几年后,北方地区铺地板的时候已经不用龙骨了。
直接把地面找平,然后铺上防潮膜,再把地板硬挤上去。
此时,踩在地板上那种“咚咚”的感觉完全消失了。
眼下,白客脱了鞋,踩在地板上,尽情享受着这种“咚咚”。
日国房子设计很精巧,也很保暖。
虽然没有大炕,也是自己烧的那种土暖气。
但屋子里比白客他们家暖和多了。
在走廊里跨出两小步,右手边是一间半隔断的客厅,左手边是一个房门。
这个房门里是一间卧室。
走廊走到尽头的话,正对着一个门,门外就是厨房。
厨房则直通后院。
走廊尽头的左手边也有个门,里面是卫生间。
估计以前,这些门都是推拉门。
后来才改成向里外打开的门。
眼下的这种门在这样的环境里,感觉并不是很协调。
除了一楼的这间卧室,二楼还有两间卧室、一间书房和一个卫生间。
所有这些房间都是紧凑型的。
最大的这间客厅,要是超过五六个人的话,就显得逼仄了。
白客觉得这样不错,够用就好。
不像后世那种暴发户式的大客厅。
空间大到能装十几二十个人,可绝大多数时候都只有一两个人在活动。
走到客厅门口时,白客却有些迟疑了。
他看到了那个拨动他心弦,又让他魂牵梦萦的东西——留声机。
孙媛在他身后推了一把,“好狗不挡道!”
白客这才踉跄着进去,在红木沙发上坐下。
孙媛熟练地从书架上拿起唱片,刚要往留声机上放,白客立刻大喊:“别!那个不好!”
“哼!你还懂哪个不好?”
“怎么不懂,那是卡朋特的。”
“怎么不好?”
“靡靡之音。”
“哼,又没要你听。”
“听点贝多芬的多好?”
孙媛没理他,直接把唱片放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