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唐农圣> 第421章又上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1章又上朝(2 / 2)

“陛下,臣奉旨巡察山南道,诸事皆已妥善处理,今回朝‘交’旨。”

李世民点头道,“嗯,你前番之奏报,朕已‘交’于诸卿传阅,然对于后续的处理,诸卿意见不一,你且说说自己的看法,朕用作参考。”

“臣遵旨。”

组织了一下语言,孙享福又道,“陛下,荆襄之地,之所以出现匪患横行的局面,原因有二。

其一,是当地湖区,水患频发,各地的老百姓,无力抵抗灾难。

其二,是老百姓在受灾之后,求告无‘门’,别无选择,只能落草。”

李世民闻言故作不知,问道,“求告无‘门’?这又是为何?”

其实,那些百姓为什么去做水匪,地方豪强是如何坑害的他们,孙享福在给李世民的密奏里,写的清清楚楚,李世民,也绝对相信那是实际情况,然而,他现在并没有打算大刀阔斧的对付这些地方豪强,所以,明面,孙享福并不会拿出来讲。

而他所说的这两点,只是想在朝廷的方面,为其它地区活不下去的百姓们,开辟出一条能够在关键时刻救命的渠道。

“陛下,百姓受灾,会造成某一地区瞬间缺粮,那个时候,他们能够想到的办法,是找官府求告和有粮的大户人家借贷,咱们先说那些有粮的大户人家。

灾难的大小,持续的时间,是没有人能够预估的,这些有粮的大户人家,一般都不肯借贷给那些受灾的百姓,一是因为他们自己也在受到灾难的威胁。二是,他们不相信百姓的还债能力。”

孙享福这么说,朝堂之,很多地方世家系的官员,便纷纷点头,这可是给他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开脱,那么,今天的板子,肯定打不到他们的头来了。

然之后,孙享福接着道,“所以,要根治这个问题,百姓们只能靠向官府求告,如何让老百姓快速的获得口粮呢?

此前,陛下设置了义仓,在丰年的时候加征百姓的粮食,在灾年的时候,借贷给百姓,这一策略有很多弊端。

如山南道地区,有一个县,半县受了灾,半县没有受灾,百姓们在丰年的时候,都缴纳了义仓粮食,在灾年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粮食要涨价,不管受不受灾,全县的百姓,都会跑去义仓借贷,因为不借亏了啊!这会致使,真正受灾的百姓,得不到及时的,足够的粮食救济,要知道,一个人,可经不起几天饿的。

而在新政之,设置的常平仓,却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因为常平仓不是向百姓加征粮食,而是在丰年的时候,用钱购入百姓手的粮食,在灾年的时候,再平价出售给百姓,这会很大程度抑制,灾难发生后,粮食价格暴涨的情况出现。

当然,光有一个常平仓还不够,因为不是所有的百姓,手都有余财,可以购买常平仓的粮食。

那么,咱们应该给百姓开放一个借贷钱财的渠道,那便是钱庄。

咱们大唐钱庄在长安成立,已经有差不多一年时间了,善阳那边,更是有两年多的时间,一切运转正常,能够很有效的帮助朝廷解决很多问题,然而,它也可以帮助百姓解决很多问题,陛下您应该没有忘记臣提出钱庄这个建议的时候,将其在全国铺开的构想吧!”

李世民怎么会忘记这么重要的事情呢!

其实在大唐的财税商业重地,钱庄的分号已经全都开设起来了,洛阳,扬州,益州,都有,而这些有了钱庄的地方,财税过账都非常方便,不需要像以往一样,需要大量的人员清点,押送,损耗降低了很多,只需要官方核算清楚,在一地缴存,把票据‘交’朝廷,朝廷可以直接在长安的钱庄提钱。

如果,大唐所有的城池都有钱庄的话,那么,光是在财税押运损耗这方面,一年能节省下十几万贯,这种即能省钱,还能更方便的好事,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一直都在想办法推行,现在看来,它还不仅仅是在财税方面能够带来好处。

如果,地方都有钱庄,再给百姓开放借贷的话,那么,即便是灾难来了,百姓也能很快的凭户籍田册,找钱庄借贷到一笔钱财,让他们的生活暂时得到一定的保障,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跟钱过不去,出钱,还是有人会卖粮食的。这样他们也不至于求告无‘门’,选择铤而走险,去落草为匪了。

孙享福几乎没有把地方豪强作恶的事情拿出来说,他只是针对问题,来制定一个地方豪强无法把持的制度起来,常平仓,归他农‘门’管,钱庄这么重要的部‘门’,要是能让别的人‘插’进去手,那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不会做到今天的位置了。

而有了这一套借贷体系,不光是荆襄地区,全国任何地区的豪强,想用他们以往的那一套窃取百姓手的土地,把百姓‘逼’绝路,很难了。

不过,朝廷现在面临的问题还是人手不够,无法将新政所需要的衙‘门’,官员,钱庄等,快速的构建到地方,所以,即便是知道这种情况大面积的存在,朝廷也只能一步步的慢慢推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