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云正式组建出凉州骑兵军团以前,即使拿下了关中长安,张溪都不会把马蹄铁这个东西给弄出来。
一旦曹魏有了马蹄铁,骑兵军团的战斗力就会更上一层楼,这么糟糕的局面,张溪可不想看到。
所以,柳隐讲述的三条暂时不能修筑山道的理由,张溪最终全盘接受了。
而现在的问题是,褒斜山道依然险峻,可刘备的第二次北伐马上就要到来了.总得想个办法提高运力才行。
既然不能在山道上想办法,那就只能在运粮载具上想办法了。
嗯,等回到汉中后,去逼一下那个诸葛村夫,让他赶紧的把木牛流马给弄出来张溪特好奇这玩意儿到底是什么样的。
木牛流马是历史上切实存在的,原本记录在陈寿为司马炎专门搜集的《诸葛亮集》里。
这本书里,不仅记载了诸葛亮的各种治国理政的方针,还有行军作战,军事理论,以及军工品的制造方法等等.非常的全面。
作为司马懿孙子的司马炎都认可了诸葛亮的军政能力,一千七百多年后的人却还在怀疑丞相的本事就挺无语的。
《诸葛亮集》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宝书,但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本书到南北朝时期就已经逸散了大部分毕竟那时候连晋室都保不住了,更别说一本书了。
而到了后世,历朝历代几经传抄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传抄错误,造成了各种版本都不太一样,再加上各种保存不善,原本是什么样的记载内容,已经无人能彻底还原出来了。
即使是在距离三国时期不远的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就曾经试图复原木牛流马,但却同样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的记载.大概率是没能模仿成功,大概在祖冲之那会儿,木牛流马就已经彻底失传了。
后世虽然有考古学家认为,木牛流马就是单板独轮车和双轮板车,但同样持有反对意见的人也不少张溪可好奇了。
现在有机会了,那可不得好好地现场观察一下,看看诸葛亮亲自造的木牛流马是啥样的?!
至于诸葛亮是不是还没造出来了这个无所谓的。
哪怕诸葛亮还没有造出木牛流马来,张溪好歹知道单板独轮车和双轮板车的构造,实在不行就用这玩意儿代替呗。
这俩可都是那种可以不需要畜力,仅用人力就能负担运输的交通工具,尤其是独轮车这东西,在解放战争中都是立下大功的。
有了临时的解决办法后,褒斜山道的运力问题暂时可以先放一边.张溪开始询问陈到,关中曹军的动向。
尤其是曹真代替曹仁成为雍凉都督后,是否有做出一些军事改变。
原本曹仁制定的关中防御策略,还是偏向于进攻的,尤其是对褒斜道口,曹仁不止一次的想要夺回来。
毕竟褒斜道口对关中的威胁太大,刘备完全可以从汉中经过褒斜道口直接进入关中,这样的话,比从雍州北部或者凉州出兵,军粮补给线要短的多。
如果夺回褒斜道口,逼迫刘备出陇山道,从雍州运粮,那曹仁只需要死守长安一段时间,刘备就有可能跟赏赐北伐一样,因为补给线太长,后勤压力太大而退兵。
因此,曹仁的军力布置,是一分为二的。
五万多留守关中的曹军,两万人驻守长安,一万人驻守右扶风防备上庸寇封孟达,剩下的两万人全部沿着褒斜道口四周散布,对褒斜道口形成一个新的包围网,修筑一些城寨作为屯兵之地,围困褒斜道口。
如果机会合适,就会像上次那样,命令郭淮领兵试图夺回褒斜道,如果机会不合适,也依然可以保持对褒斜道的压力。
这样的军力分布,刘备一旦在此领兵出褒斜道二次北伐,那就得先想办法解决到分布在周围的曹军这显然很困难。
只要大汉军队不能在同一时间解决掉这些周围的城寨,那么曹军必然能得到消息,从而能及时收缩兵力布防,给在长安的曹仁提供足够的反应时间。
而沿着这些城寨一一打过去的话,又会费时费力,无法起到出奇制胜的作用。
关中毕竟是曹军不能轻易放弃的重地,长安又是坚城,如果一旦进入到战略僵持拼消耗的话,那大汉的军队是耗不过曹魏的军队的。
曹仁终究是名将,他制定的策略,也许不是最好,也有一些破绽,但这是他目前能选择的,最合适坚守关中的方法。
而现在曹仁病故了,最有可能继续维持曹仁战略的曹洪又被曹丕找借口调回了邺城,新来的雍凉都督,是曹真。
曹真是曹家二代宗室将领,也许在《三国演义》里,给人感觉他的智商也就比夏侯楙高点有限,但实际上,这位的心胸和能力,都是曹家二代中,最顶尖的存在。
起码比曹休那个战败了还要甩锅给救命恩人的家伙要强的多。
这一点,得到了陈到的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