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殿前议事,把季汉接下来三年的大方向给定了下来——接下来的基本国策,以休养生息为主,各地转入战略防御。
但事情,可不是就这么一点事情。
各地的发展情况如何,接下来的发展重点是什么,如何在保证民生发展的同时,兼顾各地防务,不给敌对势力渗透的机会,中央朝廷又该怎么协调跟地方之间的关系,需要给予地方怎样的支持,而地方又需要给朝廷什么样的回报.很多事情,都需要私下认真讨论后,才能决定下来。
不过这事儿,就不用当着刘禅的面讨论了,回丞相府讨论既可一方面是这样的讨价还价持续时间更长,另一方,那小胖子估计也听不懂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回到丞相府,诸葛亮就回到了自己的主场,在丞相府长史张裔,参军马谡的帮助下,开始跟朝中大佬,各地方刺史,将军们,讨价还价。
现在已经不是那种需要站到国家层面去考虑国策的时候了,这会儿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寻求利益分配的时刻,谁还跟诸葛亮客气。
尤其是庞统。
刚刚在大殿上,诸葛亮拉着法正,张溪,赵云,力挽狂澜,决定下了休养生息的策略.那时候庞统无奈只能点头,可如今,事关门下省的财政拨款问题,那就不能跟这个死鱼头客气了。
既然大政策已经决定了,这几年需要休养生息,那么朝政的重心,肯定要放到内部发展上来。
门下省,是监督六部执行的重要部门,但每年的财政拨款却是三省中垫底的存在,手下人手不够用也就算了,工资还最低,这谁受得了?!
你看看隔壁的虞翻,掌管御史台,他手下的监察御史们出巡地方,哪个不是一路风光的坐车下去,公家提供一路吃喝不说,连车钱都不出。
到了他掌管的门下省这里,连去六部调个卷宗,都要自己花钱雇车拉像话嘛!!!
这话说的,赶来议事的御史大夫虞翻听了直翻白眼。
拜托,御史台,是监察各地官员廉洁的,是去查贪腐的,你不得给最好的待遇,好好的供着么?!
敢让这帮小子背个包袱出行,指不定就有那么几个意志不坚的小子会忍不住诱惑,贪污受贿,最后该弹劾的人不弹劾,不该弹劾的人瞎弹劾。
御史台是最不能缺钱的部门,虞翻又不是什么腐儒,他太清楚人性是怎么回事了,就是好吃好喝的供着,御史台一年都要内查罢黜一批巡查御史呢,要是不给好待遇,谁愿意来干这种得罪人的差事?!
你庞统跟谁急眼钱粮,也不该跟御史台急眼,有那个功夫,不如去找找尚书省的茬,整个朝廷最大的花钱窟窿就是尚书省,你但凡从他们手里扣下一点财政费用来,都够你门下省多发两倍工资了。
虞翻这话一出,法正立刻急眼了。
是,尚书省确实是朝廷的销金窟,但问题是,尚书省也是朝廷的聚宝盆啊你就看我每年花了多少钱,没看到我每年给朝廷提供了多少赋税么?!
再说了,尚书省下辖六部,每个部都是需要花钱的地方,那么大的摊子,那么多的人,我这钱再多也不够用啊。
真要有意见,你找中书省去,中书省那边不过是翻翻卷宗,制定一下决策而已,至于每年占用一大笔开销么?!
然后张裔也跟着急眼了。
如今诸葛亮升为丞相了,中书令一职一直没有做出安排,一方面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大汉也不需要再出现一个拥有决策权的中书令。
因此,中书令一职,一直是归属于丞相府,由丞相府长史张裔兼任的。
张裔一听说要削减中书省的开支,顿时也忍不住跳出来了。
什么叫中书省只要翻翻卷宗?!
拜托,中书省是决策部门,任何决策都需要有大量的文献和数据作为支撑的,没有这么数据支撑,制定出来的国政决策,交给你尚书省,你敢执行么?!
中书省花销多,那就是因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整理这些文献和数据,为丞相府决策做出参考.削减中书省的花销,万一导致数据或者文献不准确怎么办?!
真当中书省那么多的中书郎只会抄资料么,他们也要总结归纳,整理文献和数据,从中发现各地的施政弊端,进而讨论办法加以改进.退一步说,就算中书郎只会抄资料,那总也得有人来抄才行吧?!
这年头识字的人很多么?!识字又愿意来当中书郎的人很多么?!
不给高薪,谁愿意来干这种库吏一样的工作?!
好嘛,诸葛亮还没发话呢,三省加上御史台,这四个部门就已经开始吵起来了,更别说后面还有各地刺史,将军,就地方财政和军费要跟诸葛亮扯皮呢。
这个事儿吧,一扯起来,没有个十天半个月根本扯不完。
张溪本以为,诸葛亮即使再是全能天才,他也得先摆平了中央朝廷内部的财政划拨和军费问题,接下来才会跟地方刺史商讨地方政务。
这没个七八天的,根本讨论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