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在谷歌明星工程师,杰夫的面子上,希小虎愿意亲自前来会见一下谷歌大脑的这位明星新人。
可这并不代表他会直接将广告系统的核心部分核心数据就这么直接交给孟繁岐。
眼前这位年轻人有没有水平,有没有资格去做这件事,希小虎认为自己有权力,也有必要把把关。
毕竟如果算法真的做了改动,那么最终要上线的就是他希小虎一直以来负责的平台AdWords。
出了问题,他也是要担责任的。
谷歌的AdWords是一种在线广告平台,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谷歌版的竞价排名。
广告商想要投放广告,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竞价,展示自己的服务或者是商品。
不管是谷歌搜索的显示,还是相关APP和视频的广告显示,都是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下单的。
服务费用按照用户的点击广告的次数计数付费,不点击广告则不收费,这个在后来手机端下沉到几乎所有人之后,基本上是广告的标配了。
但在二十一世纪初的时候,还是比较先进的设计。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谷歌这样的服务提供商的良心举措,这实际上也是在倒逼广告商自己提高广告质量。
有的广告质量低下,一百个人未必会有一个人点进去看;有的广告则质量较高,展示一百次会有十次点击。
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告质量差的广告商,就必须为每次点击竞价十倍以上的价格,才能够取得广告的投放权。
从这个角度来说,广告商本身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服务的价格。
按点击次数的计费方式,一般来说比直接挂横幅更加受到广告商的欢迎。
因为点击次数会一种用户和广告商的互动,可以用来判断用户的注意力和兴趣,做出一定的针对调整。
横幅广告直接拉在网站的各个角落,不仅没有互动效果,还很容易让人心生厌恶,是很差劲的广告方式。
在用户体验方面,谷歌的策略是非常谨慎的。
他们采取的策略是,严格控制整体的投放数量,利用竞价的方式倒逼广告商提升自己的广告质量,然后利用自己的大数据,推给每个用户定制的广告内容。
谷歌广告系统下,用户的平均点击率几乎是第二名广告商的2-3倍,这是相当惊人的成果。
根据孟繁岐的了解,有大约六成的用户,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自己看到的许多链接和界面是广告内容。
而余下的四成里面,又有接近一成的人明知道是广告,也愿意点击进去。
率队做出如此成果的希小虎,的确有自傲的资格。
“孟同学年少有为,在计算机视觉方面的突破有目共睹,不过广告推荐算法与图像算法差距很大,尤其谷歌这部分内容对外的信息很少,不知道孟同学了解多少呢?”
“就我所知,大概分为搜索类和非搜索类两种。搜索类算法会根据特定的关键词触发广告在相关页面和APP上的投放,而非搜索类则是在用户没有做出搜索行为的时候,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指定特质化、个性化的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