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连杨仪都没法反驳了。</p>
李衡继续说道:“擅自把全部的粮食拿出来,是我的不对,我应该跟父亲说一声,如果他知道缘由,一定不会反对。”</p>
说到这里,诸葛亮终于说话了,他淡淡说道:“此事是你家事,我们就不多问了。”</p>
诸葛亮心如明镜。</p>
李如寄并不是有公心之人,李衡真要是跟他说这件事,他必然不会答应。</p>
这也是人之常情。</p>
粮食是非常宝贵的,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就这么全部拿出来,确实为难人。</p>
李衡为了做事,没跟李如寄商量,直接全拿了。</p>
这种行为,在诸葛亮这些年的治国中,遇到的数不胜数。</p>
在诸葛亮看来,程序上有问题,结果上是好的。</p>
诸葛亮以法度治军,做到上传下达,军令畅通,自然极其重视程序。</p>
但诸葛亮又知道,程序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完成结果。</p>
那么当完成了结果,而没有遵从程序的时候呢?</p>
这就对上级领导有要求了。</p>
李衡说道:“此事虽小,但却也能引申到诸多事务上,下级官员自作主张,虽然完成了任务,但若其他官员纷纷效仿,岂不是乱了法度?”</p>
本来不准备再继续过问这件小事的诸葛亮,倒是有些惊讶,没想到李衡还能延伸到吏治上。</p>
杨仪说道:“吏治极其复杂,并非济安你一句遵循法度,就能治理好。”</p>
“杨长史所言极是,整个官僚的治理,需要法度统一调令,也需要下级在统一调令中灵活处理,更需要法度以外的条文补充,例如当下级面临的实际情况和上级规定的有冲突,该如何执行,条文的补充应该鼓励下级有一定的自主权尽快办事,有了好的结果当赏,若是没有好的结果,下级承担所有责任。”</p>
费祎面色一动,未料到李衡这年纪轻轻,居然还知道这些?</p>
这话听起来简单,但其中的利害权衡却牵涉到多方。</p>
李衡又补充道:“但有一点例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