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乡长的话,余阳陷入沉思。</p>
98年,小麦产量远远比不上化肥和科技种子横行的未来。</p>
亩产量仅为600斤。</p>
以自家为例。</p>
老余、余妈、自己。</p>
分包到户的时候,全家拿到七亩半。</p>
亩产600斤x7.5亩,夏收应该可以收获4500斤小麦。</p>
去掉供粮、统购,大概剩下1575斤,以及统购回馈的30块钱。</p>
现在小麦两毛一斤,到手315+30元。</p>
假设秋收留下的钱也是这些,一年到头,不吃不喝,能积攒下690。</p>
但你是农户,年底要缴纳八个费用,最终差不多留下450块钱。</p>
所以,老余在家踏踏实实种地的话,咱可能读完小学,就要回家放羊。</p>
因为初中虽然是义务教育,但还有学杂费呢。</p>
也所以,官企改革初期,推出万元买工。</p>
意思是,花一万块钱,就能有个工作,并改为城市户口。</p>
这就导致无数农户砸锅卖铁,也要进城。</p>
那么,现在给你个机会。</p>
把家里的地让出来,每年每亩交10块钱,我承担供粮,再给你安排工作,你愿不愿意?</p>
“别说供粮,光给我安排工作,我都愿意!”</p>
目睹余家村变化,尤其听过余家村村民吹牛皮,知晓一天能赚三四十的人,都已经开始动手。</p>
“让开!”</p>
“你给我出来,让我进去!”</p>
“二弟三弟,快给大哥开路!”</p>
“草,谁他妈从我头顶踩过去了?”</p>
“哎!你咋还把老太太背来了?”</p>
“孤寡老弱交出地,一天三顿管吃!”</p>
“草!”</p>
小洋楼外面的省道上,热闹程度远超十里营大集。</p>
乌压压的人群,挤过路沟,挤进院子……</p>
余阳甚至感觉,小洋楼快要挤爆了。</p>
果然。</p>
院墙率先被人流冲垮。</p>
不是倒了,而是一人一块砖,消失不见了。</p>
包括左右两侧的村长,也不知什么时候少了俩。</p>
隐隐可以听到:</p>
“大哥,我把咱们村长掏出来了,这样咱就不用往里面挤了。”</p>
万幸余家村的人全在忙活豆苗,没人掏余村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