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章·路制(1 / 2)

 几位相公的建议综合起来就是:一方面想让地方自主协调资源对抗党项,减少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担心地方自治过度,形成新的割据势力,威胁中枢统治。</p>

集中路权是目前影响范围最小,资源消耗最少的应对方式,但其弊端就是容易失控。</p>

如何最大程度调用地方物力,又使地方不失去控制,是眼下需要考虑的问题。</p>

赵祯沉思了片刻,开口道:“如今中枢主要事权集中在‘政事、枢密、三司、台谏、刑理’五个体系内。”</p>

“路一级的机构:‘安抚司’对应‘枢密院’;‘转运司’对应‘政事院和三司’;‘提点刑狱司’对应‘刑理’;‘提举常平司’对应‘台谏和司农寺’。”</p>

“路司所掌本就与中枢五衙职权相似,只是权限仅在一路之内。”</p>

“朕觉得,可依晏相所言,参照中枢机构,分‘转运使’行政之权,另设‘行政使’一职,专司一路政事。”</p>

“如此一来,四司变五司,与中枢五衙一一对应,路权受朕和五衙的双重辖制,或可解决地方权力失控的弊端。”</p>

“五司分立,各有所掌,也足以整合一路物力。”</p>

晏殊再次起身开口:“官家,臣以为,这分司理事之法,若在平时用之无妨,但若遇到急难之事,五司主官不在一地,又各有想法,无法形成一致意见怎么办?臣觉得,最终还是需要一个居中做主之人。”</p>

绕来绕去,话题又回到了原点,赵祯感觉议题进入了一个死胡同:</p>

要么就打歼灭战,压上全部军队,将党项一波推平。</p>

但以大宋目前的实力来看,大概率还灭不掉党项,一旦战事陷入焦灼,将领可能黄袍加身,辽国一定趁机南下,结果只会更惨。</p>

那么就只能打持久战,步步为营,蚕食党项。</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