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最先关注的还是人才问题。等其他人陆续离去,孙策就看向张昭,说道:“我闻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而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此二者皆待贤人而成名。江山代有人才出,如今天下贤者智能,岂输于古人?子布招贤纳士,可有何成果?是否有贤才推荐于我?”
张昭一向刚正的面容上亦露出一抹笑意,说道:“将军量同桓文,而功德过之,吴郡民心所归,士民皆感激涕零,豪杰无不以为将军效力而荣。我为将军招贤纳士,颇有所得。”
孙策眼神一亮,这恐怕是任何有雄心壮志的诸侯都忍不住欣喜的一幕。
他立即大笑说道:“我便知晓子布高望播越,以子布督办此事,必能大获成功。且详细为我介绍一番,我拔而用之。”
张昭先介绍了两人:“有广陵名士秦松、陈端,皆有经邦济世之能,才不亚于良、平,远在我之上。将军可以拜之为谋主,共论平定天下之计。”
才不亚于良、平,也就是才干堪比张良、陈平。
文士之间总要互相吹捧一下。说他们才干超过张昭,孙策是当然不信的。
但张昭这个比喻,孙策却觉得非常的恰当。
这两个人的名字,孙策也大概了解。历史上孙策攻下吴郡,便是以张纮、张昭、秦松、陈端四人为谋主。以程普、黄盖、蒋钦、凌操等人为爪牙,势力渐成。
张昭说他们俩才比良、平,孙策倒是想起了汉初之时高祖麾下的英杰。
张昭可比总览内政的萧何,内政为长,奇谋为短。
而秦松、陈端则是张良、陈平一样运筹帷幄,奇谋建策的谋士。
孙策从来不觉得一位谋臣就能辅助自己扫平天下,曹操麾下几位谋臣荀彧、贾诩、荀攸、程昱也都是各有所长。荀彧善内政举贤、粮草战略,荀攸善战术谋划、参军布画,贾诩则奇谋百出,算无遗策。
这才是能扫平天下的恢宏气度,如果只有一位谋主,难免会如诸葛丞相一般悲情遗憾。
孙策随后说道:“善。我随后便亲自与两位贤士相见,共论抚危济难之法。可还有其他贤才?”
“此二人之下,当属广陵人吕岱。其人听闻将军招募俊杰,主动来投,试守诸县仓库、囚系皆处置得法。能如此迅速统计出各县府库,汇总成册,此人颇有功勋。”
吕岱!
孙策露出笑容。终于出现了一位赫赫有名的能臣了。
这可是东吴的大司马啊!
文治武功皆显赫一时。
他前期的武功就不必多谈了,大概跟蒋钦相当,经常率军讨伐山越,并为中郎将,又跟随鲁肃、吕蒙等诸位大都督先后进攻关羽。
他最重要的武功就是凭一己之力,率军三千扫平了交州叛乱。
当时割据交州多年的诸侯士燮去世,他的儿子士徽等人发起叛乱,于是吕岱不顾其他人劝阻,神速进军,长驱直入,神兵天降在交趾城下。
士徽等人惊惧不已,率兄弟六人赤膊而降,但依旧被吕岱斩首。
然后吕岱挥师扫平了其他前来围攻的叛军部署,又南下进攻到九真郡,打到了汉室疆域的最南端,彻底将整个交趾地区纳入中原的强力掌控之中。
交趾,这是孙策必须要去经营的地方。
孙策一直觉得中原自古以来都有一个最严重的弊端,那就是把自己当作了世界的唯一。
仿佛浩浩大势,只要唯有中原一方。其他四方,皆不值一提,甚至不屑的关注一眼。
当然如果以农业开垦程度和人口密集程度而言,这个看法倒也不能算有错。
只要能统一了中原,在军事和规模上就是能对周围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而乱世诸侯,即便打下了四方,往往也是把人口内迁,无心经营蛮荒之地。开发所得的谷粮、兵丁,在漫长路途下,根本没办法支援中原战场。
如果以封建小农的视角来看,这些中原英杰的决策完全没有错。
可孙策是一个后世人,他的天下视角就跟传统农业时代完全不同了。
如果抛开农业去看,周围的各个番邦、小国绝对算得上是经济富庶!
就比如交趾南面的占城、林邑等地,不仅有大量黄金,规模数十万斤,还有大量的香料、玉石、铜铁等。
这在经济上能给中原诸侯势力带来大量的财富。
甚至就算是粮食,只要中原需求,他们也能源源不断的输送过来。
海上丝绸之路不就是这样给南方政权提供了大量的税赋?
关键是怎么让他们心悦诚服,热情主动的跟中原交易。
那必然是有高度发达的工商业,有能够收割他们财富,让他们趋之若鹜的商品。
而中原收割其他国家的利器是什么?
海上丝绸之路这个名字就直接说的清清楚楚了。
那必然是丝绸,绫罗绸缎,甚至价值不菲的锦绣!
只要大军能威亚各国,让他们不敢劫掠,坐下来认认真真的交易。
中原的丝织品可以带回来庞大的贸易顺差,金银、粮食、铜铁、玉石等等,每一项都能显著提升江东的财政实力。
当然要做这一切的前提农业已经高度发达,生产力水平可以让只用一部分人就能垦殖全部农田,不需要把所有百姓都锁死在了田地里。有一部分人能够从农田里解放出来,主动从事工、商。把丝织品、陶瓷卖往海外。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笔趣派为你提供最快的霸王在线阅读更新,第八十七章张昭举荐人才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