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的种类:
随着冶炼技术和锻造工艺水平的提高。西汉时期的武器种类已有多种多样。如当时的长柄兵器有枪、矛、戟等;短柄兵器有刀、剑等;远射兵器有弓、驽等;防护装具有铠甲、盾牌;锤砸、劈砍兵器有锤、杖、斧、钺等。这些兵器多为铁制品,质量较高,大大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东汉武器的种类和质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矛、戟、枪、刀、驽、箭、铠甲等项。
矛:矛是东汉军队装备的一种刺杀兵器。东汉时有的矛比西汉更长。
戟:戈与矛的合体,兼有勾、啄、冲、刺四种杀伤作用。东汉时,以戟为兵器的名将甚多,有长柄戟、手戟(短戟)和双戟。这些戟非常锋利,杀伤力较西汉时更大。(本网站有关于戟的专门介绍可以查看)
枪;枪也是一种刺杀兵器,形制与矛相类似。《通俗文》曰:“削木伤盗曰枪。”春秋战国之际的墨子提到了“枪”。枪有木柄、竹柄两种。东汉时期,枪仍为军队的主要武器。
刀:西汉时出现了一种专用于劈砍的铁质短柄刀,又名环柄刀或环首刀。东汉时期,军队已普遍使用钢刀。如:1974年山东苍山县出土永初六年(112年)“(即炼)大刀”。此外,还曾经出土过“百炼”钢刀,比“讲沛”的质量更好。②表明制造钢刀的技术,在东汉已进入到了成熟阶段。
驽:是一种远射兵器,即安有臂的弓,弓臂上设有驽机。这种“驽”,于春秋末年的吴、越等国已见使用。西汉时期有用臂拉开的擘张驽和利用脚踏开的蹶张驽两种。到东汉时期,驽的种类增多,主要分“强驾”和“小驾”两种。强驽的射程和杀伤力比小驾更大。
据载:安帝元初二年(115年),“羌众万余,攻围赤亭(今甘肃成县西南),(虞)令军中强驽勿发,而潜发小驽,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虞于是使二十强驽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陈球传》说:“以弦木为弓,以羽牙为矢,引机(驽机)发射,远射千余步”。强驽的射程可达千步之外。
在居延汉简中,有关“驽”的记录很多。当时管的射程和强度,通常以“石”计算,有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石等八级,一般六石驽最为常用,大约可射260米。至于十石强驽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
大量史实表明,“驽”是汉军的“长技”之一,东汉时期仍为军队的重要武器,且有所发展。由于驽的普遍使用,射驽的方法和经验日益丰富。值得注意的是,驽的普遍使用,大大提高了作战中的进攻性和杀伤力。它比弓箭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驽的性能,便于较长时间的瞄准,提高了命中精度;同时,张驽射箭既可用臂力,也可用脚踏等方法,这就有助于拉弦力量的加强,使射程增远,穿透效能提高,从而增强了杀伤力。
箭:弓、驽所使用的箭,又称“矢”或“簇”。西汉的箭矢,形制和战国之时大体相同,但箭矢加长,分长尾和短尾两种。到东汉时期,已使用“毒箭”。即在箭矢上敷用毒药,以增强箭的效能。
如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北匈奴攻金浦城(今新疆字远县),校尉耿恭“以毒药傅矢”,中矢者“视创皆沸”,大惊,遂遁去。可见,在当时的战斗中,毒箭发挥了一定的威力,增大了箭的杀伤效能。
铠甲:是一种护体装备。铁兵器出现和弓弯的发展,促进了护体装备的改进。西汉之时,铁制销甲日益增多。到东汉时期,铁制“鱼鳞甲”已在军中普遍使用。据考古发掘,在沂南画像石上有刻制了一领铁制的鱼鳞甲。在河南陕县刘家渠东汉墓中,出土的陶制楼阁上也有披戴鱼鳞甲的武士守卫。
在当时,随着炼钢技术的提高,铁铠的质量和数量都有提高,表现在铠甲的坚度增强,类型增多和防卫性能增大。在曹植《先帝赐臣铠表》中,出现有黑光铠、明光铠、两当铠等。诸多事例表明,东汉时期铁销制作已逐渐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