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德朝廷成立之后,自然也组建了自己的军队,当然奉德军只按日军的编制建立,各级编制为:班、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而武器装备也都是由日本供应。不过奉德朝廷只有福建一省,人口只有一千多万,因此也不可能组建太多军队,只编制了2个师团、3个旅团,共计约5万4千余人,当然大队以上的指挥官全部是由日本人担任,另外还有一支特殊的军队,共计约1000余人,全部是日本军队组成,是由日本在暗中将士兵运到福建,主要还是担心奉德军的战斗力太弱,兵力也太少,需要有一支战斗力强的军队做为全军的主心骨。</p>
本来按照日本的计划,只想组建一支联队,人数在2000-3000人之间,不过日本也怕规模太大,引来华东政*府的干涉,因此还是将这支军队的人数控制在1000人左右。</p>
和英法等国达了和解协议之后,奉德朝廷也立刻调兵遣将,准备战斗,因此动静也不小,袁世凯在福建也安插有谍报人员,自然报回给袁世凯。当然袁世凯并不知道日本与英法等国达成的协议,不过也在江西东南留驻了一个协的兵力,以防福建的进攻,同时袁世凯也不敢将后备军全部调去进攻长沙,也并非全是优柔寡断,小心谨慎,而是使终要为自己留一手。</p>
南方战争进行到这个时候,日本国内也认为是最好的出兵时机,因为这时袁军正在全力进攻湖南,江西的守备空虚,就算是袁军回援都来不及,何况袁军一但回援,德佑军必然随后追击,袁军腹背受敌,必然大败,因此如果在这个时候出兵进攻江西,有很大的机率可以一举拿下整个江西省,这样将可以扩大奉德朝廷的实力,当然日本也能够从中获利。</p>
正好这时英法等国要求奉德朝廷出兵进攻江西,于是正好顺水推舟,出兵进攻江西,而奉德朝廷名议上的皇帝溥儁,还有摄政王载猗根本就是被无视的。</p>
奉德军出动了两个师团、1个旅团,大约3.5万军队,向江西东南的建昌府发动进攻。虽然袁军在建昌府驻守了1个协,但建昌府下设有南城、新城、广昌、南丰、沪溪五个县,只靠这一个协的兵力,根本就守不过来,因此驻守建昌府的第六协统领张勋只能集中兵力,死守建昌府的治所南城县。</p>
奉德军集中两个师团,猛攻南城县,尽管袁军拼死防守,但无奈兵力悬殊太大,而且奉德军的各级实际指挥者都是日本军官,不仅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指挥作战很少犯大错,对军队的管理也十分严格,因此奉德军的士兵也不敢消及畏战,只能奋力拼战。而张勋的能力在北洋军中,只能算是中等,结果双方激战了3天,袁军抵挡不住,被奉德军攻破了南城县,张勋带着败兵,退到抚州驻守,并向袁世凯求救。</p>
而奉德军攻占了建昌府之后,又从福建调来一个旅团,驻守建昌府,大军继续南进,又攻占了宁都州,接着进攻江西省最南端的赣州府。</p>
接到了张勋的告急之后,袁世凯也不敢怠慢,同时彻底放弃了攻下长沙,占领湖南省的打算,准备回援江西。不过袁世凯虽然实战经验不足,但也知道撤军是军事行动中最难的项目之一,由其是在两军对持时,撤军的一方极易遭到另一方的追击。因此最好的撤军方式是将军队分成两批,互相掩护,轮流撤退,但这样一来撤军的速度会大大增加。</p>
现在江西吃紧,自然是容不得袁世凯这样徐徐撤退,因此袁世凯也不由得大为后悔,早知奉德军的进攻如此迅猛,自己就该早一点撤军,或者是听了段祺瑞的建议,早就攻下长沙了,撤军也不用小心翼翼了。</p>
不过就在这时,袁世凯又收到了王士珍发来的电报,劝告袁世凯撤军不可轻急冒进,当互相掩护,徐徐撤退,同时作好防御,以防德佑军趁势追击。而现在江西的军情紧急,自己己率领留守南京的第三镇出动,必将火速赶奔江西增援,请袁世凯不必担心。同时还向袁世凯建议,现在奉德军己向赣州府发动进攻,己方的救援恐怕不及,而自己领军将由广信府进军,并汇同张勋残部直取建昌府,而袁世凯撤军之后,应由江西西部南下,由吉安府进取赣州府,两路合击,足可以彻底击败奉德军,收复江西失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