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国两大难题之一的护国教派解决掉,嬴征心中的大石总算落了下来。
没几天,嬴战就接到了游啸风的传书,说是大晋国方面进展顺利,晋王已经同意。同一天,天机门在雍州的代表李文虎也送来了姬天心的亲笔书信。内容与游啸风相仿,不过还是询问了一下嬴战要不要借用车驾依仗的事情。
嬴战将书信转交给嬴征,嬴征倒没有如同游啸风那样直接拒绝,而是回信说愿意聘请大晋国的宫廷礼仪官员,雍州会授予其官员,发放薪俸等等。至于衣冠车架,嬴征倒是委婉拒绝。
从大晋国聘请几个人倒没什么大碍,毕竟这是官面上的事情,而且嬴征为其授予职位发放薪俸,谁也不会牵强附会到以为是大晋国给予的赏赐之类的。充其量也就说明两国关系融洽。借车驾仪仗就有点不妥了,毕竟连车驾仪仗都要借人家的,这国君当得也太丢份了。
没过几rì,大齐国的使节也历经两个月的长途跋涉到了雍州,他们带来了齐王的书信,齐王正如嬴征预想的那样,承认了雍州立国。这队使节除了送信,还会参加接下来的立国庆典,算是身兼多职,嬴征自然妥善安置。
使节团中随行的还有稷下学宫的几个弟子。毕竟当今天下礼教的准绳皆出自儒教,立国庆典中一应事务事关礼节的地方都会向这几个弟子征询意见。不出差池还好,即便出了什么差池也有这几个弟子挡箭,相信没人敢对儒教弟子在礼仪上指手画脚,这根本就是孔夫子门前卖文章。
齐、晋之后就是大楚国了。
楚王收到这个消息时,直觉就是不承认。毕竟楚王眼中,雍州就是一个偏角旮旯,根本没有资格立国。
这就好比一个百万富翁和乞丐一样,富翁可以容忍乞丐的存在,以此来衬托自己的地位,但是富翁绝不容许乞丐与自己平起平坐,获得与自己同等的地位。
雍州的使节见到楚王顿然拒绝,也不继续恳求,而是淡淡的说道:“齐王和晋王都已经承认雍州立国,也不差楚王一个。”
使节有气节是对的,但是这个使节却错估了楚王的反应。楚王本来就因为雍州修建的官道比楚国宽阔而不满了,更因为雍州先交好晋国而不是楚国而恼火,此时再看到雍州使节不卑不亢模样,拔剑杀人的冲动都有了。
在楚王想来,雍州对楚国的态度一直都是谦卑的讨好,是臣服于大楚的,雍州理所当然应该对大楚国表示恭顺。所以,即便使节不卑不亢没有半点过错,楚王依旧觉得他这是骄狂自大向自己挑衅。
再加上大楚国与大晋国是仇敌,与大齐国也不怎么对头,楚王直接把使节的话语当做是对自己的无视和挑衅,于是直接唤来卫兵将其押进大牢。
朝堂上,那些有远见的大臣感觉着事情不妥,可是他们都知道自家国君的脾气,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那种,十分好面子,如果公然出头做那强项令,只怕不但救不了使节,反而会激怒楚王直接将其杀掉,于是那些有远见的大臣暗中把前朝的消息传给了后~宫。
老楚王因晋楚大战失利郁郁而亡,十几岁的楚王临危登基,三十多年间励jīng图治,不但扭转战场上的颓势,转败为胜,更是将楚国推向大国之列,是楚国有数的明君。正因为功绩卓著,所以楚王为人十分强势,朝中大臣没有人敢忤逆他的意志。
但是楚王生xìng至孝,侍奉母亲极其用心,楚王在决战中大败晋国,晋国献上数名绝sè女子求和,楚王骄狂自满,耽于女sè荒废朝政,在谈判中一连答应了晋国许多求和条件,大臣以死相谏都屡劝无效。就在有些人以为晋国赢得喘息之机,楚国贻害无穷的时候,老太后揪着楚王的耳朵一顿训斥,楚王幡然悔悟,不但将那些晋国送来的女子杖杀,更是驱逐使节,断然拒绝了晋国的求和,一鼓作气将晋国打得溃不成军,也直接造成了晋国的内忧外患以及竹下家族的崛起。
在如今这种关键时刻,能令楚王改变心意,也只有他的生母老太后了。
老太后也就扶儿子上位的头几年里参与过前朝政务,毕竟当时新君甫立,又时值内忧外患。但是楚王能dú lì处理政务后,老太后就再也没干预过前朝政事,若非国家存亡时刻,她是不会迈出后~宫一步的。
原本这种小事也算不得什么,以往比这重大的消息老太后都不闻不问,她相信自己的儿子会处理好前朝政务,即便有所疏漏也会及时补救,根本不需要自己步步指点。
可是一听到事关雍州,老太后立刻就来了兴趣,再听到雍州立国,老太后兴趣更浓,于是问了一句“如今的雍州之主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