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记
杨振在金州湾龙王庙船厂视察了一圈,心情变得略显沉重,他已知道,快速打造一支强大水师的想法,并不现实。
于是,在离开之前,他只得一再嘱托襄平伯沈志祥盯紧船厂,尽快把眼下未完工的六十条二百料战船先行全部建成,然后再集中全部人力物力,开工建造一批四百料战船。
二百料战船,最多也就能够放得下一门重型红夷大炮而已。
除此而外,充其量还只能再加装几门小炮罢了。
这样的战船,在眼下的辽海之上,暂时固然没有对手,可是它却无法真正走向辽海以外的大洋。
相比之下,四百料的战船还算勉强说得过去。
如果说二百料战船只能在船头上安装一门重型红夷大炮的话,那四百料的战船,起码可以在船的两侧,分别安装门了。
一条四百料的战船,如果能够装备六门到十门重型红夷大炮,那也可以算是一条拿得出手的大型炮船了。
这样的炮船,对比这个时代横行在大洋之上的西班牙人、英格兰人、尼德兰人的主力炮船,固然有所不如,但是在这个时代的东亚海面上,也算得上是走在前列的配备。
应该说,虽然比上有所不足,但是比下却绰绰有余。
而且一旦有了数量和规模上的绝对优势,即便面对这个时代活跃在东亚海面上的西方殖民者比如西班牙人尼德兰人的主力炮船,也可以一战了。
当然,杨没有太多的时间花费在类似造船铸炮这样的具体事务上面,他将自己的想法布置下去之后,这些事情就要着落在沈志祥的肩上。
至于他自己,在金州船厂视察了一圈之后,就在北大河河口处的船厂码头上,登上了袁进等人的船队,启程北上复州城去了。
包括这次随船前来金州湾的一些掷弹兵预备队,还有大量的弹药军械,也随同前往。
这些人和物,已没有必要再南下运往旅顺口去了。
现如今,复州城是顶在金海镇最前面的前线,人力物力自然要往复州城大量投入。
跟随杨振前往的,当然还有张臣以及早已登船等候的征东先遣军火枪营的人马,以及胡长海、高成友两支协守金海北路的水师营。
至于仇震海、俞亮泰等人,则带着其余的物资器械,还有方光琛及其从人,南下返回旅顺口去了。
旅顺口所在的金海南路,背靠登莱,目前倒是没有什么安全上的威胁。
但是,被杨振、张得贵安顿在旅顺北城内的协理营务处制铁所、枪炮厂和弹药厂,依然需要大量的铁料、硝、磺、煤炭等物资。
这些物资相对短缺的问题,在眼下的辽东半岛南端,是无法就地解决的。
辽东半岛南端,有没有大量这样的矿藏,杨振并不清楚,而王守堂王煅父子也不清楚。
他们这些人以前一直活动在辽西地面上,作为辽西地区世代经营冶铁打铁的匠户,他们对辽西的各种铁矿场十分熟悉。
但是来了眼下的辽东半岛以后,一切都要从头摸索,从头寻找,从头勘察,一时间哪里来得及供应旅顺口的需求啊!
好在到了旅顺口以后,海上的航路四通八达,这个地理上的优势,立刻就显现出来了。
虽然辽东半岛南端铁矿煤矿不多,不好自己开挖矿场,可是登莱地区以及山海关背后的永平府地区煤铁资源简直不要太丰富。
若是陆路运输的话,不仅费时费力,运量也上不了规模,来往道路也非常不安全,十分不划算。
可若是走海路运输的话,那来往转运煤炭铁料硝磺物资,可就轻松便捷得多了。
可以说陆上运输的所有毛病和缺陷,海路运输全给它克服了。
相应的是,方一藻坐镇的山海关兵部分司,恰好有权力征购调度永平府一带的煤炭铁料硝磺甚至火药等军需物资。
杨振与方光琛一提及金海镇需要到永平府购买各种物资,而且是用真金白银现款支付的方式购买,方光琛立刻拍着胸膛应承了下来。
杨振见他如此,自然也没客气,当即就请他跟着仇震海他们的船队先回旅顺,然后去找张得贵,商量渡海前往永平府购买煤铁资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