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第十七章 未来的打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章 未来的打算(2 / 2)

刘琅坐在炕上突然说道。

“不去上学?”

爷爷一愣。

“爷爷,我准备三四岁时再去上学,现在嘛,家里不是有很多书吗,我先看完了再说。”

“大孙子,那些书对你不都是看完了吗?而且学的很好。”

在爷爷眼里,现在这个刚刚六个月大的孙子已经和自己这样的大人正常对话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

“嗯,姑姑叔叔他们的书我都会了,爷爷,你上学时不是还也有书吗?都给我,我都看。”

“什么?我的书你也看?你看得懂吗?”

爷爷吓了一跳。

爷爷上学时学的是化工专业,有的都是专业类的书籍,自己这个孙子再厉害也看不懂这种书吧。

“没事,我就是看看,爷爷你把你的书都给我看吧!”

刘琅可是有着自己的打算,算起来他的知识足够他在这近四十年里“叱咤江湖”了,但既然他重生在这一世,可不只是想赚钱而已,他有他自己的情怀。

刘琅的情怀是什么?很简单,就是要让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城市变得更加富裕。

刘琅前世在阜城的发改委工作,负责的是制定规划,什么每年生产总值增长百分之八,什么年人均收入增长百分之七,这样的数据不知写过多少遍,事实上呢,很多都是虚假的,甚至是编造出来的,都是为了上面的政绩罢了。

一个市、一个省乃至一个国家,发展好与坏,根本的是看其产业是否健康。

就如八零年的阜城来说,每年今千万吨煤炭的产出,纵然大多数都给了国家,但是也给整座城市带来很大的财富,矿工们的工资超出普通人三成还多,工资收入多就具有更大的购买力,更多的资金进入流通渠道就带动了整个城市的经济。

但在二十年后,阜城的煤矿全部破产归了个人,十几万矿工丢掉了工作,整个城市的经济一落千丈,从全省前五名的位置一下子成了地级市中最后一名,虽然阜城也提出了转型,但积重难返,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想要翻身淡何容易?别说是阜城了,就是被誉为新中国长子的辽北省,在经历了建国初的辉煌后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飞速衰败,二十年后也成为了国家的一个沉重负担。

在三十年后,国家提出了重整东北的大战略,很多所谓的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有的说是原有的计划经济让东北的行政体系太过官僚,办事效率低下影响到了经济发展;有的说东北人太过守旧,没有创新的思维;更有甚者说东北人好吃懒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等等。

总之专家们给出了各种论断,可是到最后也没有一个找对了方向。

刘琅对此做过研究,这些说法每一种都有些道理,可是每一个又都没说到根本,那根本是什么呢?刘琅觉得就是国家错过了一次重要的产业升级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本就应该属于东北的。

在二三十年后,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各种高科技技术也层出不穷,什么互联网技术、航天科技等等,都足以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媲美,但是转过来看一看,国家的工业,尤其是制造业,跟发达国家还有明显的差距,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一个偌大的国家,竟然连一台自主的汽车发动机都造不出来,满大街跑的都是欧美日韩的汽车,纵然有自主的国产车,可也只能在低端徘徊,汽车发动机如此,更不用说更高端的飞机发动机了,从客机到战斗机,清一色的外国货。

什么样的国家才叫强国?刘琅觉得,一个强国必须要有自主的工业体系和农业体系,当你的敌人封锁主你之后,你不需要多少援助就能让国民吃的上饭,能制造出自己的武器打击敌人,这才是一个强国应该有的特质。

按照刘琅的标准,三十多年后,国家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国已经当之无愧,但是要想成为强国,那还不够,还有着巨大的欠缺,这就是工业体系的缺乏。

作为工业大省的辽北省本应该担负起振兴国家工业的担子,也能够担负起这个重任,可是因为种种原因,辽北省失去了这个机会,也没有其他地方担当起这个责任,结果后来东北的经济陷入泥潭,国家的工业也没有取得突破。

认识到了这一点,刘琅这一世要做的就是把国家的工业振兴起来,这也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

如何做好呢?刘琅已经初步有了打算,当官什么的就不用了,自己在政府部门工作那么多年,对其中的运行程序非常熟悉,僵化、守成,在这个时代或许还能发挥作用,但在未来,生产力的提升和发展只能依靠市场经济来推行,刘琅天的前世,不管是互联网技术还是人工智能技术,其实都是那几家大公司在不断得到突破。

所以,刘琅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建立一家自己的企业,以企业为根基发展技术,再把技术推广到市场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至于说建立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刘琅也早有了打算,那就是制造发动机的企业,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

要想研制出自己的发动机谈何容易,刘琅还需要学习,从外国人那里学习………当然,这都是后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