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系治愈师顾惜雨赶往集合地的时候,季良正在审阅一份统计报告。
在他看来,时至今rì,针对两个地区的招揽行动才算是真正的告一段落了。那些浮躁的、浮渣一般的部分,已经通过这几个月的磨合、以及种种手段过滤完毕,一分准确而高含金量的数据呈现在他眼前,觉醒者943人,潜力者2144人,民众58566人,其中半觉醒者37331人。
人员方面,最初从绯月殿营救的觉醒者,离开的有300多人,各避难所又未参加相亲的觉醒者在后来的招揽行动中加入,有被犯了条例打发的,也有被处以极刑的,连带普通民众,这几个月来光是处死人数,就超过了1200人,为了以儆效尤,特意搞了行刑道和挂尸林,到现在,虽然建设工作远没有完成,但体系的运转,勉强算是上了轨道了。
基本不靠外力,在季良看来,现在的觉醒者外出狩猎,纯粹是一种苦逼悲催的行为,斩获不多,损失不小,不光是人员xìng命的损失,时间也是损失,天每为了食物奔波,哪还有功夫修炼?以战养战不是行不通,可那是什么伤亡?有多少好苗子会毁在这类持续不断的战斗中?从正规角度看,这样的做法太蛮干了。他始终认为,一个良好的社会体系及运转机制,才是培养层出不穷的优秀战士的摇篮,那种踏着无数白骨成长起来的英雄。有那么几个就够了,而且不适合成本高昂的只适合天命养成,而不是由哪个势力搭上整个群体的未来去成就其一人。
除了人员,这份报告还有物资方面的,比如基地的rì消耗、年产值,尚在开发的产业、已经开始盈利的产业等等。
本来,前期准备严重不足,一下搜罗了6万多张嘴,运转很成问题。后来是他穷尽脑汁,总算是通过效率规划、开源节流等一系列手段。使得基地度过了难关。至今,仍有大量的人泡在罐子里。修复、治愈,确实有这个意思在里边,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节能。整个体系现今用不了这么多人,那么就去冬眠好了,反正在jīng神矩阵里生活,也不是很差。还对脑虫的养成大有好处。
另外,因为有了这么多人,一些以前仅停留在设想阶段的方案,也差不多可以启动了。
比如他很看重的一个计划‘文明拷贝’,大概的意思是,尽可能的修复、记录现代文明科技体系的种种信息遗产。
要说起来这个项目。工程量还是比较大的,最好能搞到一个‘崛起宝库’,那样就能大大降低工作量。
所谓的崛起宝库,就是国家为了预防核灾难等超级毁灭事件,而建立的后备库。一旦真的出了问题,国家能够凭借这些后备库中的技术、设备、物资,迅速恢复基础产业,乃至重要的军事国防、工农业生产。
浩劫后的星尘作用,使得‘崛起宝库’的价值明显贬值,却也依旧是宝。尤其是涉及最基础部分的,比如半机械(以非电动力的为主)半手工的基础制造业,还有就是物资材料,这些对任何组织势力都很有吸引力。
不过季良不要这些,他需要的是一部知识宝典,这宝典乃是由系统的、切实可行的如何从低到高的攀科技树、发展社会、发展生产力等等计划和相关技术方案组成。全面且完整的,说是无魔纪元的《科技文明发展指南》也不为过,称之为宝典自不过分。
但想得到这宝典。那得从zhōng yāng编委会这类国家延续入手。暂且不提,自行组织,搜集、整理、编辑撰写等等工作也还是要做的,不能光指望一条腿走路,正好jīng神矩阵提供了一个不错的环境,这一代人,有学识的人也是不少,他在浩劫前就有目的的收罗了大量书籍,还专门花钱请人搞了一个类似的项目,只不过规模小些,所以此时也就不至于无米下炊。可惜的是,他特意将全美最大的网络图书馆内容拷贝了一份,可因为星尘的关系,电子产品没办法使用,否则倒是个很有价值的知识储备库。
除了那些‘罐装’民众,另外约三万人也不能让闲着,人不能闲,一闲下来就出问题,季良对这样的论调深信不疑。
所以,觉醒者们在完成了初期的紧急建设之后,就立刻从所谓的‘劳作式修炼’中解放了出来,纷纷成为了准战职者而走进校门,基本是脱产学习,即便还要干活儿,也是跟所学相关的实践型劳作。与此同时,大量的、经过短期培训的普通人走入各自的工作岗位,成为了包括建设、制造、种植、养殖等等生产环节的主力军。
在一个能源科技为技术推动力的体系中,能玩儿转的能量的多寡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生产能力,所以别看是三万人,很多时候未必就有手持‘利器’的几百觉醒者来的能干。
好在这正是季良需要的,以他为领导者的这个势力,目前还非常非常脆弱且畸形,运转速度一快,很多环节就会跟不上,然后导致崩溃,所以要稳步慢行。
即便如此,相比其他人类幸存者基地,已经可以称得上飞速发展了。毕竟季良几乎代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具适xìng的技术推动力,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体系,首先活力就不是那些还在旧有科技体系的泥潭中挣扎,并被社会现象等各种问题严重拖后腿的避难所可比的。
预言者、先知、强权、dú cái,掠夺人口的切入点也基本合适(趁火打劫),监控能力也足够,这使得季良建立的这个体系在命令执行方面效率极高。更关键的是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尝到了甜头,这才有了今时的规模,为了谨记历史,季良特意以2012为名,为这势力,这第一个正式基地型领地命名,有些古怪,但叫的多了也就不觉得了。
统计报告中,季良自是比较关注赤字方面的数据,比如武备制造原料的短缺、粮食的入不敷出等等。
说是不被势力所捆绑。不做民众的nǎi妈,可以季良所面对的实际情况,势力组建之初不贴私财是不可能的,贴的少了都不算。
好在制定了为期两年的战职者学习计划、以及严格的功勋贡献兑换制度,又从当初在北宫城以东建立的、由江钰和杜秋打理的新坡基地收获了不少材料,甚至还跑了趟荷莲峪、葫芦谷和王座之都(现在的规模还远不能称之为都),总算是把武备一期的窟窿堵住了,觉醒者想要人手一套装别。那肯定是不够的,但仅是以小组、小队的规模出门上个实践课、或应付个普通情况,还是能做到zì yóu选择适用装备的。
粮食自然更是重中之重,任何团队势力组建,都要首先确保人员有饭吃。以每人每天1斤粮来粗略计算,6万人每天就要消耗30吨粮食。这可不是个小数字,50斤一袋的面带,30吨那就是1200袋,别说是做成饭,光是搬运倒库。几十号人也得来回好些趟。
季良也是从各避难所的头领导者、管理层那里刮了一批,自己自从打算建势力后、平时就注意收集,有一批,再加上现出去搜集、摘菜、还组织了两次规模较大的狩猎,才堪堪顶住消耗,前提是。不段有人变成‘罐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