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帝国风云> 第五十七章 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七章 钱(2 / 2)

显然,钱成了最大的问题。

现代化战争,拼的就是财力,也就是烧钱。

没有足够多的钱,就不可能打赢战争。

更重要的是,战争是个无底洞,谁也无法准确估计出战争开支,因此也就不可能保证按照预算投入之后,战争会顺利结束。

可以说,这也正是事实。

在批准国民议会通过的军事行动议案的时候,席存瑞曾经估计,中国zhèng fǔ要为这场战争支出大约一百亿华元。当时,这还是非常悲观的了,国防部长认为只需要五十亿华元,而财政部长认为大概需要八十亿。当这场战争结束的时候,中国总共花掉了六百六十亿华元,而且只是直接战争开支。如果把间接开支、以及由这场战争导致的间接损失算上,肯定超过了五千亿华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

中国zhōng yāngzhèng fǔ在一九六六到一九六七财年度的财政预算,总共也就只有一千四百六十七亿华元,而实际开支为一千八百八十六亿华元。即便按照年均递增百分之六为准,这场战争烧掉了相当于三个财年度的全部开支。

当然,除了zhèng fǔ预算,还与国民经济有关。

和平局面已经维持了十六年,而中国在大战中获得的战争红利,也在这十六年间基本上用光了。事实上,在一九六三年,中国经济在战后的高速增长期就宣告结束,如果不是有数十个新兴国家,中国经济早就出大问题了。

即便是普通人也知道,战后的繁荣期即将宣告结束。

这一点,从zhèng fǔ的税收上就看得出来。

在一九六三年前的十年间,中国zhōng yāngzhèng fǔ的税收增幅每年都在百分之十以上,十年的平均年增幅为百分之十二点四,而在此后的三年间,平均年增幅下降到了百分之八,而一九六五到一九六六财年度的增幅只有百分之七点二。

税收增幅缩小,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幅度正在放慢。

也许,在某些人看来,一场大规模战争就能解决经济问题,因为这意味着zhèng fǔ将为军队开出大批订单,让企业获得生产机会。

问题是,这只针对生产力过剩的情况。

中国此时遇到的问题,并不是生产力过剩,而是劳动力价格过高,导致大量企业向海外转移所产生的产业空心化问题。

说白了,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去劳动力便宜的国家建立工厂。

显然,这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因为这意味着,将有很多中国工人失业,将有很多本土企业破产。

解决这个问题,靠的绝对不是战争。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经济还没有出大问题,靠的是在大战期间建立起来的“苏州园林体系”,即华元取代了英镑与美元,成为全球唯一与黄金直接挂钩的货币,也成为了其他国家的主要外汇储备。说得简单一些,中国可以印刷更多的华元,而其主要用于对外结算,把多出来的华元送到其他国家的外汇金库中,而不是让其进入市场流通,从而保证在国内流通的华元并没有大幅度增长,以此保证了物价的稳定xìng,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让老百姓依然能够过上较好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从中国送出去的每一张华元,都等同于运入中国的一件货物。也就是说,中国实际上是在用超发的货币从全世界购买资源,并且用这些资源来保证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准。

显然,这种局面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

要知道,华元仅仅是华元,而不是黄金。虽然“苏州园林体系”把华元与黄金锁定,使其成为唯一与黄金等价的货币,而且中国在大战结束的时候,通过在战争期间大量输出战争物资,以及掠夺战败国、特别是美国的黄金储备,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储备国了,锁在中国zhōng yāng银行金库里的黄金超过了一万四千吨,但是比起在中国发行的华元,中国储备的黄金远远不足。

早在一九六一年,中国的黄金储备率就已经降到了百分之十一的危险线以下。

说白了,中国在透支全世界的财富,而借来的东西,迟早得归还。

席存瑞本来学的就是经济,因此他非常清楚,如果在这个时候爆发一场耗资巨大的大规模局部战争,必然会导致华元的信用崩溃,即中国再也无力维持华元与黄金的关系,“苏州园林体系”也将彻底崩溃。

结果如何,席存瑞无法预测。

只是有一点很明确,即中国在战后长达十多年的繁荣与高速发展,与华元在“苏州园林体系”中获得的金融霸权有直接关系。(未完待续)RQ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