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总师,这个朱海峰,脾气真是太倔了,要不是您从中协调,估计我的意见他又得当耳边风!”1980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刚刚进入11月中旬,中华大地便迎来一阵刺骨的寒潮,这也让北方大部迎来降雪,而广大南方则笼罩在绵延的阴雨之中,而这也让人提前感受到南方刺骨的冷意。
尤其是在早上,刺骨冰冷的感觉格外明显,不过这冰冷的寒意并没有让早早就来到测试场的卢嘉栋有丝毫的退却,反而觉得这阵冷风会让他的头脑更加清醒和宁静一些,不过他稍事沉静的心很快便被随后追来的材料研究所研究员秦景斌给打破,而他所说的也是近一个月来被他无数次重复的有关湘南特钢厂总工艺师朱海峰的事:
“我承认朱海峰技术能力很强,经验也非常丰富,可没想到他这个人会这么特立独行,他忘我的工作态度我秦景斌却是佩服,但他搞研究也不能太自我封闭了吧,连最起码的意见也不听,这让我太难接受了”
自从将炮钢的研制主体放到湘南特钢厂之后,材料研究所研究员秦景斌为了方便沟通和加快研制进度,也将研究地点搬到湘南特钢厂,刚开始的时候朱海涛见到秦景斌后还很热情,毕竟两个人都是搞技术研究的,共同话题还是有很多的。
尤其是在材料方面,秦景斌是做理论研究而朱海涛更倾向于使用技术,秦景斌知识面更宽而朱海涛经验很丰富,可以说两人有着极强的互补性,事实上也是如此,两人在合作中配合也很默契。依靠着布洛姆贝格从德国多瑙金属公司获得的精确炮钢配方。
朱海涛和秦景斌在炮钢研制方面推进的速度也非常迅速,与此同时两人在工作中的所展现出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扎实肯干的工作态度,也让双方彼此互为欣赏,可以说是个很不错的研究搭档。
而这也让之前为之担心的湘南特钢厂的厂长郭志鹏暗自松了口气,觉得通过此次新式炮钢的研制,朱海峰的性格也在慢慢发生的改变。最起码肯与人沟通了,为此郭志鹏打心眼儿里很是高兴,可是郭志鹏还没乐呵几天,让他头疼的事情便来了!
事情发生在一个月前,此时新式炮钢已经进入最后的试制阶段,之前朱海峰和秦景斌在研制的重大问题和相关方向上都能打成一致性的意见,偶尔的还比较顺利,可是到最后的成型试制阶段。两人却对新式炮钢的锻造成型和热处理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尤其是在热处理方面,秦景斌对朱海峰提出的奥氏体和淬火、回火之间的间隔时长提出异议,而朱海峰则对秦景斌方案中淬火温度和方法坚决反对,两人为此相持不下,本来秦景斌以为自己的脾气就够犟的了,可没想到朱海峰比他还要厉害。
倔强劲儿一上来直接把秦景斌抛到一边,自己该怎么搞就怎么搞,就好像湘南厂从没来过秦景斌这号人。秦景斌哪受得了这个,于是便去找朱海峰理论。而朱海峰本来骨子里就特立独行且倔强异常。
于是两人可谓是火星撞地球针尖儿对麦芒,很是大大争执一番,而这番争执逐渐从实验室扩展到车间,再从车间一路到湘南特钢厂厂长郭志鹏的面前,郭志鹏对此可谓是一个头两个大,无论是本厂的朱海峰。还是外来协助的秦景斌他既压不住,也劝不了,就这样这个争执一路打到了卢嘉栋的面前。
而卢嘉栋在听取完两方的意见后,都觉得两人方案很有道理,可卢嘉栋虽然懂一些材料加工的基本常识。但毕竟不是材料专家,关于热处理的一些深奥的东西他也不太明白,于是卢嘉栋就采用最简单实用的办法,那就是用事实说话,运用这两套方案造出两种不同的炮钢材料,然后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证明秦景斌的方案在钢材强度上还是略逊一筹,最终样炮的炮钢选用朱海涛的方案!
不过即便如此,卢嘉栋还是让朱海涛接受秦景斌某些合理的意见,朱海涛对于卢嘉栋的话还是听得进去的,但也紧紧局限于当面,没有卢嘉栋的时候依然特立独行我行我素,这不昨天晚上刚刚到达g军区测试大队驻地,两人就因为今后新式炮钢批量生产的工艺问题又争起来,在众人的相劝下好不容易安顿下来,没想到一大早气不过的秦景斌还是跑到卢嘉栋跟前来反映自己心中的不满:
“他朱海峰有能力,也有本事,在钢铁冶炼领域确实比我强,这些我都承认,但不管怎么样就算他再厉害,也得虚心听听别人的意见吧?可他倒好卢总师你给评评理,我昨天说得那些到底有没有错?我不也是为了咱们新式火炮的项目着想!可是他朱海峰”
“我怎么了?”没等秦景斌把话说完,朱海峰便阴沉着脸走了过来,当他走到秦景斌的身旁时,就好像面前遇到一团空气一般,连正眼看都没看上一眼,就径直走到卢嘉栋跟前,而后带着三分自信和七分倔强对着卢嘉栋和在场的其他人高声说道:
“卢总师当初把新式炮钢任务交到我朱海峰手上时,我就跟卢总师说过,如果我完不成任务,都不用他亲自扔,我自己直接跳进电渣炉里去,现在我的方案已经制成样炮摆在测试台上,我本人最欣赏的还是那句话,用铁打的事实,比磨破嘴皮子更管用!”
朱海峰这句话的指向性已经非常明显了,在场的人都听得明白,作为当事人的秦景斌哪里还不知道是在说他,于是高度近视镜镜片后面原本微微眯缝的眼睛瞬时圆睁起来,额头上的青筋也随之暴起,并随着心脏的快速跳动而突突的向外鼓着,手臂更是伸直,指向不远处的朱海峰,嘴唇虽然没有启动,但却从牙缝里挤出愤恨的话音: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