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万青松提出的问题,靶场的接待人员稍微犹豫了一下后说道:“有。”
万青松对鲁达说道:“鲁主任,我想试试射击移动靶。”
鲁达这时候也没有犹豫,让接待人员再给安排个20发子弹打移动靶。
子弹再次被人专门送来之后,接待人员介绍了移动靶的情况;移动靶距离射击位的距离,分别是40米、30米、20米、10米四种,询问万青松想先射击哪一种。
万青松对此是稍微有些犯难,他的感知空间只能覆盖身体周边的30米范围,如果标靶位于斜向位置,那就脱离出他的感知空间范围。
他这一次打移动靶,倒是挺想先试试‘在感知空间内射击移动靶’的感觉。
如果调成20米的距离,他又觉得太近,没有趣味性。
按说他可以往前走两步后,再选定30米的距离,可那样他就得脱离混凝土地面、而站到土面上,而这样一来,就好像是告诉别人:他射击30米距离的移动靶时,有困难。
这会让他感到很没有面子。
万青松最后做出的决定是,先打30米的移动靶。
在定下了距离之后,接待人员操作电控装置,立起了30米远处的人形标靶;接着让人形标靶分别以‘每秒钟10米’和‘每秒钟2米’的速度,在15米宽的移动范围内,演示运行了一次。
标靶在移动前,是从地面下突然弹起,然后移动,经过15米距离之后,再缩回地面。
接待人员告诉万青松,移动速度可以在这个范围内任选。
万青松选择了每秒钟10米的最高速度。
接待人员给万青松选择的这种移动靶,每次在射击选择的时候,是只出现一个标靶,标靶出现的间隔是3秒钟。
在每次射击后,射击者可以有一秒钟以上的理论间歇时间。
而刚才在标靶试运行时,有一个状况让万青松感觉到很别扭,那就是在万青松可以感觉到标靶的区间内,那标靶也基本就是‘擦着万青松的感知空间边缘’运行,这让他感知起来很是觉得不舒服,感知起标靶的运行轨迹时,有种如鲠在喉的不舒服感觉。
虽然他往前走半步就能改善这种状况,但他实在是拉不下这个脸。
既然不能指望‘感知空间在这个时候发挥良好的作用’,他干脆就撤掉了感知空间,这样也不用考虑要等到‘标靶走到中心区域’时,再借助感知空间的辅助去开枪;因而,其可开枪的射界范围,也会广阔些。
接下来,万青松在这个距离内开了10枪,射击完毕后的验靶结果是:2个8环,3个9环,5个10环。
鲁达和那个靶场接待人员,是继续被这个成绩惊艳;而鲁达是继续以为,这一切都是来自于‘修者使用了相关能力’。
对于万青松来说,没有达到枪枪都是10环,他对自己是很不满意。
虽然没有打开感知空间,但他的视觉、听觉、反应速度、以及肌体各方面的协调配合能力,都比普通人强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