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盘里的三锭银子,再次引起了乡民们的躁动。
“快看!快看!托盘里有好多银子。”
“朱家真是阔了,前两年连白面都吃不起,现在可倒好,随便一出手就是三十两银子。”
“我的个老天爷,我这辈子还是头一次见这么多银子,随手就赏出去了?”
匠头朱忠仁却在想怎么托盘里有三锭银子,等到两名风度翩翩的少年让开路,后面又出现了两个人。
焦掌柜和他的儿子焦勖,为了不被宋家比下去,专门去骡马行租了两顶轿子,还做了两身大团绸缎长袍。
焦掌柜来的时候不停的交代儿子要怎么做,唠叨的焦勖耳朵都生茧子了,听话的他,赶紧按照一位私塾先生教授的礼节,郑重磕了三个响头。
匠头朱忠仁看着这个少年,木讷是木讷了一些,不过这孩子磕的比前面两个响多了。
匠头朱忠仁也不懂什么书香门第的礼节,就觉的磕的越响越好,乡下的规矩就是这样。
笑呵呵的拿起最后一锭银子,交给了焦勖:“好孩子,赶紧起来。”
宋老太爷走进堂屋,又让两个孙子给朱舜这个先生磕了三个响头,拱手道:“京城还有几家亲友没有拜访,老夫带着孩子们就先走了,改日再来拜访。”
匠头朱忠仁装模作样的点了点头,背着手,大步走了出去,亲自把宋家人送到了门外:“老太爷有空常来玩。”
宋老太爷知道这位师公好面子,笑着拱了拱手:“一定,宋某改日一定来拜访。”
匠头朱忠仁又是装模作样的点了点,等到五顶轿子起轿了,大摇大摆的走了回去,坐在堂屋里慢慢品茶。
看到这等贵人都来给匠头朱忠仁拜年,乡民们瞬间就沸腾了,争着抢着跑过去拜年。
按照老规矩,磕头的时间不能过了中午,但是听到消息过来拜年的人太多了,到了中午了还是有很多人家没有排上。
过了中午就代表着给死人磕头了,乡民们只能懊恼的先回去,心里暗暗发誓,明年一定要早来。
焦掌柜父子等到吃了晚饭才走,尤其是在晚饭的时候,不停的给匠头朱忠仁敬酒,还说了很多捧人的话,酒还没醉,听这些奉承话都快听醉了。
从晚饭开始,一直到回到床上睡觉,朱舜就没见老爹合拢嘴。
到了初二,黄村还有附近乡里的宗族和里长,一个接一个的请匠头朱忠仁喝酒,虽然不是坐在主位,但能请他过去已经很给面子。
今年的这个年,可以说是朱舜老爹过的最高兴的一年,一直折腾了十来天,这才消停下来。
十天后,朱舜得知了一个消息,立刻回京城了。
福王世子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