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分是一年天气最热的时候,酷暑难耐,尤其是现在正值八月。古有谚语: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说的就是现在了!况且,八月来了,九月还会远吗?高阳市高中高二的学生已经返校开始补课了。
不知不觉,杨如水在高阳市待了差不多有一个月了,对周边环境也渐渐熟悉。他在京城待久了,一朝来到高阳市,他能明显的感觉到高阳人民的生活节奏明显有很大的不同,高阳市的生活节奏其实很慢,这里有一点偏安一隅的味道,每个人做事都是有种有条不紊不紧不慢的感觉。这对于一个刚从大都市回来的人来说,待在这里有一种惬意感。
杨如水的生活还是很闲的,作为一个早已成名的艺术家,他并不需要为生计奔波,只需要安安静静搞创作就好了。在高阳市的这些天,杨如水除了喜欢去沁心茶室,还随时可能出现在各种地方,为了寻找灵感以及打发时间,他走遍大街小,活动范围从来就不固定。
下午五点半,热了一天了,炎热的气温终于开始有些下降了,正是人们出门走动的时候。杨如水穿着盘扣八分袖宽松的麻布衬衣和同样材质的裤子,一个人背着琴来到了离家不远的一个小公园。
古筝用一个织锦制成的琴袋装着,被杨如水背在身后,像及了一个高深莫测的大侠背着一个巨大的匣子,引来不少人围观。杨如水所到的那个公园只是很小的一个有植被覆盖的公共区域,占地面积不大,连凳子都很少,但是因为附近有个纪念馆,还是有不少人选择来这楼里健身。
大爷们有很多都没听过杨如水这个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欣赏这个人才。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来过几次,又有才又有礼貌,喜欢在凉亭那里弹琴,弹得是很对他们胃口的古筝。杨如水什么都会弹,有时候大爷们会跟着琴唱一首民间小调,其乐融融。
“小伙子,你来了?”一个年过花甲两鬓斑白的老大爷乐呵呵的和杨如水打招呼,他正在和一群老大爷在树下吃西瓜。现在天还没有暗下来,气温已经有些燥热,几片鲜红的西瓜放在那里仿佛还透着凉气,光是让人看见就觉得清凉无比。
“大爷们吃着呢?”杨如水同样和他们打着招呼,几个老者用那缺口的牙乐呵呵的啃西瓜,那画面还挺有趣的。他没有过多停留,杨如水只是经过这个公园而已,他的目的地是另一个地方。
杨如水上了一辆公交,往投币箱放了两枚硬币,就小心翼翼地往后排走去。他背着一架琴难免有些不方便,但幸好车上的人不多,他很轻松的就在后面找到了一个位置。这车上的人哪里是不多啊,分明是只有三个人,其中一个还是开车的司机。
这是一辆新车,车厢干净整洁,冷气开的很足。杨如水把琴从身后取了下来平放在膝盖
上,因为不适应较冷的环境,便悄悄在自己身侧的窗户开了一条小缝,让外面的空气流一点进来。
一片不知名的树叶顺着气流从缝隙穿过,落在了杨如水的琴上,他拿起那片树叶端详,这才注意到他前面坐了一个人,就是这辆车上的第二位乘客。看背影应该是一名女性,打扮的很年轻应该是个大学生,巧的是对方也带着一家琴。
一个黑色的琴袋被对方放在靠近窗户的位置上,从形状上来看,这应该是一把吉他。有趣,杨如水想,一辆车只有两个乘客,同样是坐公交同样是带着乐器,他们还挺有缘的。
既然觉得有趣,那杨如水就不得不有所行动了,汽车还要经过几个站才到站呢,在此期间他还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说交朋友什么的。于是他重新把琴背上,起身来到了前排。
开公交车的师傅是个老司机,车技很稳,拐弯都不带晃悠的。又因为是新修的水泥路,地势特别平坦,杨如水站起来抓着上方的扶手时竟没有感觉到一点磕绊,跟坐地铁似的。
“嗨。”杨如水朝那个坐在座位上闭目养神的女性打了声招呼。女人带着一顶帽子,脸朝着窗户的方向,杨如水看了一眼她及腰的长发下,耳朵带着的耳机,心里觉得这次搭讪可能要凉。
本来两个陌生人的初次接触最讲究的就是“自然”,杨如水可不希望自己看起来像是在刻意与人搭讪。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对面人带着一副耳机,这就很尴尬了,这意味着对方很有可能注意不到自己,除非那种强行搭讪,吸引对方注意力使其注意到自己。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了,或许没多久,又或许过去很久了,杨如水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木着脸静静的注视着眼前的人。阳光从树叶的缝隙穿过窗户落在地板上,坐着的人调整了一下姿势又继续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