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用鉴定费吗?”小伙儿拿回印章之后,又问道。
“真不用。”余耀回答。
“可我还有想问的。”
“你问就是。”
“这应该就是和田玉吧,可是我感觉它不够白。”
余耀点点头,“白不白和这个是两码事儿。这方印章的玉质,从广义上来说,属于和田玉,如果你去鉴定,是能出和田玉证书的。但这枚印章的玉料,不是产自和田,甚至也不是相对临近的俄罗斯料和青海料。”
“啊?那还叫什么和田玉?”小伙儿一脸沮丧,“你们国家的鉴定证书,就这么草率嘛?”
余耀正色道,“这不是草率,这恰恰是应用了国际标准的理念,和田玉鉴定,用的是成分标准,也就是透闪石标准。只要透闪石含量足够,那就是广义上的和田玉,而不是一个产地称呼。”
“那这种玉料,你看产地是哪里?难道是韩国春川?我听说那里也出一种类似和田玉的玉石。”
“你知道的不少,对,那种也属于广义和田玉,业内一般称之为‘韩料‘。”余耀应道,“不过,你这也不是韩料,依我看,应该是罗甸料。”
“罗甸?也有个甸?”小伙儿挠了挠头,“这是哪里?”
余耀没有立即追问他说的“也有个甸”,直接回答说:“这种玉料,是大约十年前才被正式发现推广的,产自滇省的邻省——贵省。透闪石含量虽然比和田产地的料子低得多,但也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另外石英含量小于百分之十,所以看着还比较润,密度也符合和田玉的标准。”
“不对啊!你说这白玉印章石明朝的,又说这种玉料是大约十年前才被正式发现,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小伙儿面露狐疑。
“我说的不是正式发现,是正式发现推广,也就是被不少人所知所用。但实际上,历史上有过个别的开采和应用,也很正常。可能只是不为人知罢了。鉴定,不能受无谓的影响。”
“我懂了。你很严谨。”小伙儿高兴地连连说道,“非常感谢!”
“不忙谢,我也有问题想问问你。”余耀笑了笑,“你刚才说,也有个甸,难不成你得到这枚印章地方,地名也有个甸字?”
“对对对,不过不是贵省啊,就是丽江的一个县的一个镇,叫金甸镇。”
听了这话,余耀不由和萧影对视一眼。
从迪庆来丽江之前,他俩看过地图,在云岭和沿江的区域,先选定了两个镇探查;一个就是仙鼎山所在的塔江镇;另一个,就是金甸镇!从大致方位上来看,金甸镇在北,塔江镇在南。
“那你能说说是怎么得到的么?”萧影随即问道。
“当时我们是翻过一座山,那座山就在金甸镇最东边,叫木乌岗。”小伙儿回忆道,“翻过山头,就到了临江的这一面。这一面,在山的中间,有一大片比较平的山坡。山坡上有个小村子,大概有三十户人家吧;看到村子,我就知道,肯定是有路通过来的!只不过我们来的时候没发现,从另一个位置直接爬山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