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璋决定求和之后,便派遣王孝临作为使节,出使隋军大营。</p>
王孝临这个人,八面玲珑,虽然是扶余璋的心腹,但也能在百济世家大族之中从容应对,因此成为出使的不二人选。</p>
其实世家大族比扶余璋更不愿意打,对于这些人来说,家族远比国家更重要。看看隔壁高句丽的世家大族,那些反抗大隋的,都被隋军毫不留情地清理掉了,而那些愿意和大隋合作的,都还滋润的活着。</p>
昔日鲁肃劝孙权不要投降时说:“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此绝不是妄言。</p>
不管谁来统治,总绕不过世家大族。</p>
所以隋军一到城下,便有很多世家大族暗地里向隋军投降了。</p>
王孝临作为使节,一面承担着扶余璋的重任和期盼,一面又得应承着世家大族的需求,在为难之中,一路来到隋军大营。</p>
蔡知运在战舰之上接见了王孝临。</p>
黄明俊与蔡知运会师之后,三军的指挥权就落到了蔡知运的手中。黄明俊虽然身份特殊,又手握数万人马,但无论是职位、地位都不可与蔡知运同日而语。因此黄明俊主动让权,而蔡知运则是当仁不让。</p>
能力、地位达到一定的级别,就是亲疏关系也越不过去。</p>
王孝临来到船下,抬头望去,满脸的惊愕。他本人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庞大的战船,这船如巨龙一般,比泗沘城中最高大的宫殿还要大,也只有大隋这种大国才能拥有这样的巨舰。</p>
如此庞然大物,在海上必然是摧枯拉朽之势,水师败得不怨啊。</p>
王孝临来使,蔡知运也是在等着扶余璋派人的,否则接下来大戏就不好唱了。</p>
正如王孝临他们分析的那样,大隋无意覆灭百济,那样得不偿失。而兵临城下,又围而不攻,是在等待百济人的筹码。</p>
若是谈地好了,隋军便会解围而去,可若是扶余璋不识抬举,非得和隋军一较高下,蔡知运也不介意教训一下对方。</p>
当然“上兵伐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隋军要的是非军事控制,真到了摆开阵势,大打出手,不仅对大隋本身没什么好处,黄明远的一些谋划也要落空了。</p>
王孝临被带到黄明俊的座舰之上。没有什么多余的威慑环节,比如刀阵、大锅等东西,蔡知运可不准备玩这么幼稚的行为。</p>
越是对使者肉体上的威慑,越显得外强中干。</p>
王孝临被带上来,向蔡知运行了一礼。</p>
蔡知运便先问道:“百济使节此来,是下战书的?”</p>
王孝临一句话没说被蔡知运噎个半死,你哪支眼看到我是要下战书。不过局势如此,他也只得怏怏地说道:“将军多虑,在下奉百济大王之命,是为了澄清大隋与百济的误会的。”</p>
蔡知运接着便说道:“那就是投降?”</p>
王孝临又是一愣,不是说大隋乃礼仪之邦,怎么这么直白。虽然是如此,但王孝临只得说道:“是为了两国之和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