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撕裂声响成一片,很多正在全速奔行中的叛军骑兵有如被当头劈了一棍,鲜血喷溅着倒飞出去,亦有大片的战马哀鸣着倒地,将背上的骑兵腾云驾雾般直抛出去。
“加速冲!”一名敌将瞳孔收缩的狂叫着:“他们不及放第二箭……”
仿佛是在嘲笑他的无知一般,不等他叫声停歇,只听“嗡”声大作,对面汉军黑甲骑兵集群中再次升起一片黑云,黑压压的再次向着本阵俯冲而至。
“不!”那敌将惨白的面容上,一双眼睛尽是绝望和难以置信……如此射速,根本是闻所未闻。若非汉军骑兵的人数和箭雨规模基本吻合,那敌将必然认为适才汉军骑兵采取了分批射击。
冲在最前的叛军骑兵们无不如同那敌将一般,尽皆一脸骇然之色,仿佛看到了世上最最不可思议之事……他们此刻面对的,正是渤海军顶尖的器械制造成果----双发连弩。
下一刻,战马倾倒,尸身翻坠,惨呼惊叫响成一片……两军尚未近身搏杀,叛军士气便已受到了难以估量的沉重打击。
众所周知,连弩早在秦时便已成功制作,然而此弩只注重储存的箭量和射速,一支弩不过八寸长短,且无箭羽,不仅毫无射程优点,更会在飞出一段距离后因为没有箭羽而失去平衡。这一类型的连弩,早已经过马钧的改良而列装渤海军部分特殊兵种,专门用于室内近战或是丛林战。
不过,黑鹰卫此刻所使用的双发连弩则与通常意义上的连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双发连弩采取的其实就是一种双层设计,其悬刀亦有两节,扣至一半时引发上层弩弦,发射第一支弩箭,再扣至底,触发下层弩弦,第二支弩箭便会射出。
这种双发连弩其实缺点多多,第一是体积较大,除了骑兵外,寻常步兵很难持久背负;第二,这种弩对于单手握持的力量要求很高,若非腕力惊人并且长期训练,一般人单手握都握不稳;第三,重新引弦上箭的程序很麻烦,战场上一旦射尽弩箭,几乎没有时间再次做好击发准备;最后,其制作工艺极其繁复,数百名能工巧匠专事生产了两年有余,也不过堪堪将两千黑鹰卫完成了列装。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双发连弩胜在射程远、力道强、精准度高,其射出的弩箭在设计上和强弓射出的羽箭几乎毫无二致。是以,直至此时叛军骑兵仍然认为汉军骑兵是在利用弓箭进行骑射,否则怎么可能形成规模性的抛射?
曾有部属对生产这种弩机提出异议,认为成本太高,利用性太小,以渤海军炉火纯青的骑射水平来看,似乎并无研发和生产的价值。
南鹰对此嗤之以鼻,一句**的话让所有准备反对的人集体闭嘴:知道两支骑兵部队在对冲时,快速形成连续覆盖性打击的意思吗?多杀一个敌人,便可能多活一个我军将士……本将认为,这种武器的研发制作费用还太少了!
渤海军自成军以来之所以长胜不败,缘于兵精将勇,将士用命,亦因战略得宜,战术得当,更依托于后勤强大、器械精巧,而最为关键的,是因为十余万渤海军将士拥有一个知兵、爱兵的无双领袖,这才能够始终领先一步,纵横天下……目睹来势汹汹的优势敌军瞬间在两轮打击下人仰马翻,这种想法正是所有渤海军骑兵心中永恒的骄傲和自豪!
眼看着叛军骑兵已经近在眼前,紧随着南鹰的黑鹰卫四大统领交换了一个眼色,然后心照不宣一起采取了违抗军令的措施……四大统领同时侧脚轻踢马腹,将锋利的马刺扎入战马躯体。
四大统领的战马亦是百里挑一的良驹,骤然吃痛之下,立即再次爆发出体内潜力,竟然瞬间加速超过了神马白鹤,成为冲击阵型的锋尖。
南鹰目瞪口呆之下,再想阻止却哪里来得及?
这种黑鹰卫专配的马刺军靴亦是出自南鹰的“剽窃”,只不过平日里立下军规,非生死之战绝不许轻用,以免对战马造成难以恢复的创伤。而南鹰此刻亦算作茧自缚,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兄弟挡在自己身前。
将军……末将何其之幸?能够为您作锋!愿吾卑微之躯,铺平您的胜利之路!
高通猛然间双目猩红,一股热血从脚底直冲脑门,他放平了骑枪,一马当先的向着敌军迎去,口中炸雷般的吼响了黑鹰卫的专属口号:“黑鹰卫……我为鹰喙!”
“喝……啊啊啊!”所有黑鹰卫骑兵一起俯身挺枪,做出了冲击敌阵的姿势,山呼海啸般同声呐喊:“谁与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