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胜与魏无忌敏锐感知到了扶苏战术的改变,稍稍有些奇怪。
于是赵胜出言试探道:“既如此,对大昭而言,和谈势在必行了。”
“并非如此。”扶苏怎么会吃这一,“平原君请知,楚国要成我国强敌的前提,是楚国成功吞并赵魏。但即便如此,对我国而言,不过是合纵换了个形势而已,顶多是稍有麻烦,却并无切肤之痛。
“但对贵国而言,如果大昭不同意和谈,甚至结盟齐楚共图赵魏,立时就是亡国之危。”
赵胜当然不会被扶苏虚言恫吓,回问道:“公子怎能确保,齐楚愿意结盟呢?”
“哈哈哈哈哈,平原君何其谬矣,”扶苏突然大笑,仿佛赵胜果然说了什么好笑的事,“两虎分食一羊,哪需要什么真的结盟?
“即便两头猛虎将来必有一战,那也会是在吞食完羊之后,吃饱了再打。”
“公子言谈犀利,但我等此来本就是为和谈而来,既然知晓了大昭和谈确有诚意,那么就不必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了。”
这不是你要纠缠的么,怎么反倒来说我,难道是见自己落了下风……
不对,上当了!
扶苏这才明白过来,对方为何一见面就问起和谈由。
正如赵胜所言,三国为何和谈其实根本就不重要,因为此时和谈对于赵魏来说很有必要,那么他为何还要问呢?
他是想隐瞒自己已经知道了齐楚联盟的事!
更重要的,是隐瞒赵魏此时比昭国还要急切的事实。
看似多此一举,其实不然。
因为如果两国此前已经知道了齐楚会盟,那么对于此次和谈,昭国提出的议和条件即便如何苛刻,也都会在赵魏底线之上,毕竟亡国在前,什么条件都不会过分。
但如果两国此前不知,那么对于一些过分的条件,比如此次必然会提出的割让上党一事,赵胜便有了足够的推脱余地。
因为此前“不知”,那么赵胜就有足够的借口,去向邯郸请示,这么一来一回就能拖延很长时间。
拖延有何用处?
用处大了。
三国和谈一事,用不了多久就会传到齐王与楚王耳中,那么两王在入侵赵魏之前,想必要考虑昭国的立场而不敢妄动。
而对于大昭而言,和谈已经开始,即便此时再想跟齐楚结盟,也已经晚了,选择做出再想改弦更张,便不可能了。
而拖得越久,赵魏的不利态势就越有可能得到缓和。
首先,齐楚之间的同盟,是在于齐王看到将来可以得到更大的利益之下,才肯割让半壁江山出来的,如今三国会盟,赵国的土地至少是不用想了,那么齐王还有意愿割地吗?
楚王的会盟原因,是在于觊觎齐国的土地,如果齐王不愿意割地,以楚王的格,怎么可能不会心生不满?
熊槐可不在意你齐王如何想,已经答应的土地再想反悔,势必就是反目成仇。
只要拖到那时,和谈与否,对赵魏便没有那么迫切了。
还是小瞧了这些敢于长期与虎谋皮的老狐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