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和袁崇焕在同城的陶文倒是不像纪用那样,一直插手军务。他对于军略并不擅长,自又没有什么勇力,他同绝大多数的太监一样,更擅长的是揣摩人心以及察言观色。故而他就灵活运用,将自己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防特防间上。
袁崇焕被召见时,朱友建曾诺他可以选派部分精兵强将,前往京师学习运用新式火器。陶文虽然没见过新式火器长什么样,但在听过袁崇焕的叙述之后,就知道这些均是克敌利器,是万万不能让敌人知晓的。
所以他不仅和袁崇焕一起挑选人手,更是将这些人的祖宗三代都查了个底掉,可以说是真的再查不到任何的问题了,他才会同意让这个人去。那些入选的人开始时还不以为然,觉得陶文是多此一举。等后来他们拿到新式火器后,又被黄得功的人多次进行保密教育,这才算明白过来,以前的种种是多么的有必要。
至于宁远至山海关一带的那些后金派过来的探子,以及他们原本就埋下的一些暗哨,陶文在得到了王承恩派来的东厂番子的帮助下,又根据皇上给自己的那些查找细的方法。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就揪出了一百多个细作,捣毁了十多个联络点。
可以说,后金这几年在宁锦一线布置下的桩子几乎被陶文给一网打尽了,现如今只剩下小猫三两只,根本翻不起什么大风浪来了。这也是为什么皇太极只知道袁崇焕回到了辽东,却对辽东兵马现在的动向根本搞不清楚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辽东这个地下的战线上,大明能够压制住后金,陶文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居山海关做为总调度的刘应坤那就更不容易了,看似他不在前线,不需要像纪用陶文那样肩负守卫之责。但只有刘应坤自己才清楚,自己上的担子有多重。
山海关是大明与辽东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只要山海关还在大明手中,那么即使是关外的所有城池全部都失陷了,那至少也可以保证关内的安宁。可若是山海关也丢了,那女真人就可以长驱直入,要不了两天就能兵临北京城下。
所以,你能说山海关不重要?山海关不仅仅是“天下第一关”,更是“京师之保障”,只要山海关还在,那就能够阻挡住女真人的大队兵马进入,保证中原的安全。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袁崇焕前出驻守宁远之后,刘应坤作为总监军,这份镇守的任务就落在了他的头上。更何况山海关还有着十八万辽东兵马中的四万,他们不仅仅是用来拱卫山海关的,也是在需要的时候作为援军和救火队员的。
故而刘应坤可比其他人要忙多了,山海关的这四万人,可是实打实的四万,没有掺水分的。原因无他,接到的那份圣旨之后,还有一封是朱友建专门给他的密信,内容自然就是要他必须把山海关给打造坚固了,决不许有失。
有了这道旨意,刘应坤自然知道该怎么做,在辽东巡抚毕自肃的配合下,大力整顿山海关内外的各路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