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师厚的手段虽然未免有些毒辣,但有些时候采取屠城的方式震慑内部并不算是团结紧密敌方势力,的确往往也更为简单、粗暴、有效
李天衢心中寻思着,现在转投王建的杨师厚,凭此一战应该也足以在蜀国站稳脚跟。大长和国立国时间不长,而且内部不稳定的因素很多,遭受以杨师厚这等名将为先锋的蜀国大军反攻之下,现在看来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不过蜀国要是再往南打疆土囊括后世云南,甚至缅甸北部的大长和国山峦重叠、林莽如海,一直到了后世都未经开发的原始森林当中猛兽毒物横行、瘴疠疟疾肆虐,如果不是十分熟识当地地形地势,恐怕还是要吃大亏。
所以李天衢顾忌,蜀国反击将会夺取大片的疆土。不过大长和国虽然是偷鸡不着蚀把米,也有可能通过割地、称臣、求和的方式,乞请蜀国收兵,或者会向南迁移,利用原始森林的地形打游击战继续抵抗。但是不管怎样,大长和国北面的大片疆土,应该也是保不住了。
而大长和国主郑买嗣,就是本来南诏国版的朱温,他弑君篡位,遭人非议,再经历这场惨败之后就算能苟存一时,但是他所建立的政权覆亡的时间,也必然将大大的加速。
时局变动引起的连锁反应,蜀国打退大长和国的侵攻之后,反而南下征讨吞下后世属于四川南部、以及云南北面的集领土。对于此,李天衢倒也是乐见其成。毕竟蜀国或早或晚,也必定是要收复回归中原王朝的,到时若是能顺利的接管属于后世中华治下的西南面全境疆土,也就不必再费事想个出兵的名义,而再对外发动战争了。
御驾仪仗重返汴京,李天衢处理国事一如既往,只不过侧重于军政方面,自从分别敲打警告过高郁、李振之后,便没有再紧盯着朝中臣僚拉帮结派的动向。
在汴京朝臣看来,以往李天衢的确是精力有限。而且他毕竟是武人出身,做几天勤政的好皇帝容易,可是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还要面面俱到的处理国事,也实在是难上加难。所以一些另有不可告人企图的权臣,眼见魏国帝君对朝廷的管控力度放松,又开始蠢蠢欲动,又开始动弹起来,意图拉拢党羽结利益团体。
当然这是李天衢开始装糊涂,观望他若是置身事外,诸如高郁、李振等人如若仍要以权谋私、排除异己、结党争权又能闹到什么程度。
至于其他处于魏国政坛高层的公卿勋臣,严可求如今被调任为尚书左仆射,由符存审接任枢密院枢密使的职位。而足智多谋、善于权谋争斗的严可求却十分低调,与朝中其他同僚的关系不远不近,从来未曾听闻他与谁更为亲近,而又与谁倾轧不合;
而王师范如今尚还只是三十出头的年纪,先前也曾与高郁、李振起过争执,然而平日处理本职职事之外,他好吟诗作赋,并与同样痴迷于藏书的赵匡凝谈经论道,看来也并无意植党营私,在朝堂中发展自己的势力;
还有因妻妹李舜弦被帝君那位妃子,所以也多了国戚身份的波斯裔大臣李珣,除了上朝辅政之外,但是每日研究药理以书籍记录,而且作为花间派代表人物的他闲暇时又醉心于做词做赋以李珣这种性情,私下有太多算得上是陶冶情操的爱好,看来也无意于谋求更大的权力,而卷入朝堂政斗的漩涡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