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的战斗班边隐蔽边前进,因为分散、目标小,普鲁士军很难有效杀伤他们,也就阻止不了他们在战场上移动。
这些战斗班按照施泰因梅茨的要求,移动到距离普军前线战壕四五百米左右的位置,寻找高地或隐蔽处停下来,架起机枪和山炮,准备集中攻击普军的一处火力点。
克虏伯32CI型山炮是一种滑膛榴弹炮,远距离时准头不足,但五百米以内的情况下,命中破坏力惊人。第一炮出去之后,普军战壕被打出个斜向大坑,隐蔽在其后的普军士兵当即倒下两人,伤了数人。由于战备时间仓促,工具落后,战壕挖得并不长,普军士兵密密麻麻的挤在战壕里,这种火力杀伤还是很可怕的。
被攻击普军士兵的连长坐不住了,要求火力指向莱茵战斗班,并且派了一个班三十人爬出战壕,想迅速靠近山炮盲区端掉火力点。
此时有另两个战斗班也靠过来,分别在距离大概三十米处展开阵型,准备掩护正在进攻的战斗班。
三个战斗班共有六挺机枪,赶得上五十名狙击手。饶是这个排尽量隐蔽着匍匐前进,也没扛过十分钟。另外六名正经狙击手,则瞄准战壕里火力最猛的那些步枪兵,露头一个打掉一个。竟活生生把普军火力压下去大半。而三门山炮也没停,基本上三分钟一发,打得尘土满天飞,很快目标范围的战壕就失去了保护作用,一大片普军暴露在山炮和机枪射程内。
由于战壕太拥挤,所以其中一部分普军开始向左右后方能躲避的战壕挤过去,另一部分则不得不向卧倒与莱茵军继续对攻。
但这种对抗毫无意义。这么近的距离,在双方无掩体只是卧倒的情况下,莱茵军这种混编战斗班不仅火力强,还有合金钢防弹背心和军盔防流弹,战斗力赶得上普军一两个营,只要弹药充足,持续作战,跟一个普军团比也是伯仲之间。
所以眼下打一个半残的连跟玩儿似的。很快普军这个连就全军覆没,接着它所在的营也被打掉了大半士兵。
当然这种战斗班的短板还是很明显。
一是装备要求太高,施泰因梅茨掏出全部家当估计也就能凑一百个班,更现实的问题是,近距离作战很容易使机枪手过度射击,枪管受损严重,一两场战斗下来机枪也基本就废了;二是同样的问题中,弹药消耗太大,无法持续作战;三是人员过于精简,一旦减员超过三人,火力会减弱大半。而战场上战损不可避免,隐蔽再好,胡乱开一百枪也能打中一次,何况是训练有素的普军士兵。
所以战术是好战术,战略上却不见得能占多少便宜。
但这二十个班在战场上陆续展开对普军战壕前线的攻击后,确实对普军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震撼。普军前线指挥官甫一见这种战术,当然意识不到战斗班的短板,他们只能感到压力。于是他们焦急的向卡尔亲王汇报,希望得到增援。
卡尔亲王很快也注意到前线的多处缺口。在迅速视察过后,他意识到如果在狭窄的战壕里强行移动其他部队加强这个小范围的火力,会因为暴露目标或者人员拥挤而造成更大的伤亡,所以一时也没有办法。跟参谋们商量了下之后,决定用后阵的火炮集中攻击那一大片区域,试试看能不能压制住莱茵的战斗班。
此时他还没觉得战场于自己不利,只是觉得有些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