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明末之伟大舵手> 第625章郑和海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25章郑和海图(2 / 2)

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归安人,茅坤之孙,这货号称文武双全,曾纳秦淮名杨宛、王微为妾,时人称:“年少西吴出,名成北阙闻。下帷称学者,上马即将军。”

奴儿哈赤称金国汗,建元天命。两年后以七大恨为借口,兴师攻明,辽东战火纷飞,战乱屡起。朝中阉党弄权,大臣相争,国运衰落,军队战斗力低下,战败的消息纷纷传来,举国为之震惊。茅元仪于焦急忧愤之时,发奋著书立说,刻苦钻研历代兵法理论,将多年搜集的战具、器械资料,治国平天下的方略,辑成《武备志》,于康熙元年刻印。

由茅氏家族历经三代心血修成的军事百科全书《武备志》中,就生动呈现了郑和海图的图纸风貌,是为后世研究郑和航海的关键资料。第一代修撰者茅坤,当年正是嘉靖年间的兵部车驾司郎中,第二代修撰者茅国缙也是工部主事。以第三代主修茅元仪自己的话说,正是祖上俩代人的集合抄录,积攒了如此丰富的资料。

自此以后,这位年轻学子声名大振,以知兵之名名闻天下。

可惜很快便过时了,因为米柱逆转了时势,大明依旧党争不断,但建奴和蒙古人早己让明军打出翔,直接跪了,茅元仪这一也就过时了,而且这货曾为杨镐幕僚,差点让锦衣卫拿了,对帝党颇为抵毁攻击之言。

而且更坑的是《武备志》中许多图片被锦衣卫勒令取消,数据重新修改,这可是祖先三代人才整编出来的东西,数据准确而真实,每个人都一看,都可以成为知兵的大家,其中有火药的配方,1621式火枪的数据等等,就是这样,硬是让锦衣卫改成了一陀翔,茅元仪气得吐血,恨死了锦衣卫。

这是另外一件事,为什么说《郑和海图》被烧了呢?

因为《殊域周咨录》说的:成化间,有中贵迎合上意,举永乐间故事以告,诏索郑和出使水程。兵部尚书项忠命吏入库检旧案不得,盖先为车驾郎中刘大夏所匿。

意思是说:成化年间,有太监撺掇明宪宗学郑和下西洋,命兵部尚书项忠去找郑和海图,没想到挖地三尺找不到,原来是被担任车驾郎中的刘大夏藏起来了。

而且刘大夏藏就藏了,还理直气壮对顶头上司项忠,说了一段“闪光”豪言: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当谏也。旧案虽存,亦当煅之。

这让许多人相信,刘大夏为抯止皂皇帝派人下西洋,干脆将《郑和海图》烧了,因为刘大夏说了这段话:郑和下西洋太费钱,就算弄来宝也没用。海图虽然有,还不如烧了!

但是虽说刘大夏说了这话,可到底烧没烧呢?纵观整个《殊域周咨录》,再没有半句关于刘大夏烧书的记录。要知道,说没说和烧没烧,许多人可以视为趣谈,许多人相信,海图不复见,应该是烧了。

但放在大明朝官场,这是个了不得的大问题。如果真烧,必须要有圣旨,可有吗?没有!

《大明律》明文规定:凡弃毁制书及起马御宝圣旨,起船符验,若各衙门印信及夜巡铜牌者,斩!若毁弃官文书者,杖一百!仅以法律说,刘大夏若真做了此事,下场可想而知。

而且这时期的大明朝,是史上出了名的“依法治国”时代。《大明律》就是铁律,就连当年大杀四方的朱棣,晚年要处理一桩冒支钱粮案,动火要杀人,刑部官员抱团坚决不奉旨,说皇上此举违法,最后硬叫朱棣压下了火,依法审判了此案。

哪怕凶暴如朱棣,到了晚年都要依法办事。

而且再联系下成化年间的宫斗,正是太监得宠,和文官集团斗的厉害的年月,以明朝太监无孔不入的特务机构,那时掌管西厂的汪直,权势不在今米柱之下,刘大夏要真敢烧,那铁定瞒不过,这么大把柄落在手里,必然要把刘大夏依法整治!

但事实是,刘大夏说了这话,以后官位顺风顺水,从郎中到地方官,终成弘治年间的名臣,倘若他真烧了,绝不会再有后来的风得意,那个时候真心不像嘉靖后,礼乐崩坏,臣子可以借祖宗家法之名,协迫皇帝屈从于他们的利益,那时的大臣没有今天这般丧心病狂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