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电影节所有参赛影片都已经在这十二天内放映完毕,现在该有的评价也都出来了。
不管是专业影评人还是看电影的普通观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就像是那句著名的“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人的主观审美也都让他们对戛纳主竞赛单元入围的二十部影片拥有的不同评价。
而在这些评价里,超过90的人,都对《明日》给出了超高评价,戛纳场刊《screen》专业影评人给出的37高分也至今保持全场最高记录。
而作为《明日》的灵魂人物,江棠也毫无疑问成为这届戛纳最受瞩目的演员。
具体表现在很多细节——
为期十二天的戛纳电影节,江棠一天不落地到现场看电影。
参加主竞赛单元竞争的二十部影片她都看了,另外还随之兴起地看了很多籍籍无名的小导演作品,还真的发现了两三部宝藏电影。
徜徉在浓郁电影氛围里的江棠,许多时候都会忘记自己的身份,大多时候把自己当成普通观众。
与她擦肩而过的路人们也是这样把她当作普通观众,就算有少数人认出她的,也顶多是颔首打个招呼,态度不算热情。
这也代表着她在很多外国人的眼里,是属于比较眼熟、但对她不会热情的演员。
可是《明日》的上映后,这些人的态度开始一天天转变了。
从刚开始颔首打招呼,到目光长时间停留,到好奇上前问候,再到兴奋冲偶来握手……他们的转变循序渐进,也水到渠成,兴奋和热情就像是病毒感染,借着《明日》的一天天上映,让前来戛纳电影的观众都刷新了对江棠的认知。
观众认知也是最直观的东西,他们的喜爱不会受到任何专业人士的影响,大潮流永远是坚定地反应出真实。
就像是有的东西,影评人吹捧得再厉害,观众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市场反应冷淡就是冷淡;而有的东西,影评人再怎么抨击踩踏,观众也爱看不误,你的意见关我屁事?
《明日》在戛纳的受捧,也让众多发行商看到了机遇,他们纷纷主动找上门来,希望能够将《明日》这部电影引进至他们的国家。
到戛纳电影节闭幕式这天为止,《明日》的发行版权已经售至超过150个国家,光这块儿带给秋寒工作室和极光娱乐两家主投公司的收益就将近回本。
而收益的真正大头可还都在上映后的票房以及周边收入,而且《明日》这类带点cult风格的电影,在dvd市场一向受欢迎,在这块又会能进账一大笔。
——《明日》还没正式上映,但已经初具摇钱树潜质。
尽管不少市场分析师唱衰,说在戛纳受捧不一定代表会在全世界受捧,前来参加戛纳的电影观众都具备一定审美,而全球公映后面对的普罗大众却未必能明白简单剧情背后的深意……诸如此类不看好的言论,都没被江棠秋寒他们当回事,现在他们在意的,只有戛纳闭幕式这天的颁奖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