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电影中哪一部最能代表华夏电影,不管是丁巍还是俞老师或者孙洲老曹都一致推选姜闻的《鬼子来了》。
无论是《浮屠》的阴郁灰暗还是《漂亮妈妈》的积极乐观从电影厚度上来说就没有《鬼子来了》有历史感,这正好对应柏林电影节的政治意识形态。
姜闻上台的后的前两分钟被底下观众的热烈掌声数次打断,这一刻,不看肤色,不论语言,所有人都被这个蓄着小胡茬的华夏所感动,理解他一直想要表达的东西,感同身受。
尽管二战时期德国人曾高举屠刀,但他们至少不像东亚那个可耻的国家,德国人一直在进行战争的反思和战后的补偿,从不回避他们之前犯的错误。
《鬼子来了》讲述的不是战争,讲述的是战争中折射出的人性。
对待这些可爱的影迷,姜闻红了眼眶,深深鞠躬:“谢谢,谢谢大家。”
“这部电影从剧本到立项历经两年,从立项到拍摄完成又是两年。虽然我曾无数次的更改剧本台词,虽然有投资商抱怨我话费太浪,虽然……它的前景不太光明,可我还是记得全剧组一百一十四口人窝在华夏一个小山村里,大家把心聚在一起,把劲儿使在一块儿,从七八十岁的老演员老艺术家到十一二岁的小孩子,没有人抱怨,没有人退缩,我……当时压力很大,不是被撤资的事,而是我怕我拍不出我想要的和大家所表达的东西不一致,让大家失望……”
姜闻有些哽咽,抽抽鼻子抬起头:“直到今天,直到现在,我看见你们这群可爱的观众,我就知道,我应该是……成功了,不是拍出一部好电影,而是我拍出了那一百一十四个人所表达的东西了……谢谢……”
姜闻说这些的时候,扫过台下的丁巍,丁巍冲他竖了竖大拇指,做了个口型:“牛掰!”
陈强等老艺术家演员没来,霓虹国的三位演员也没来,但姜闻还是一一点名说了那些没到场的演员的好话,老姜还是个感性的人。
等老姜下台,丁巍站出来狠狠的抱他一下,从今天观众的反应来看,老姜真的要在本届柏林电影节扬名了。
等观众的情绪略微平复一些,华夏电影专场的第二部电影《浮屠》开始放映。
尽管这是老曹的处女作,但他天生骨子里就是个讲故事的好电影导演,在田庄庄的帮助指导下,剪辑的风格已然有了自己的思考,追求凌厉却又平缓,有种风流雨打都去冷眼相观的态度。
从画面一开始万国饭店的门口低俗搞笑的调戏镜头开始,平铺直叙,层层递进,直到丁巍饰演的大悲和俞老师饰演的哑女共处一室时,压抑之久的情绪陡然爆发,剪辑越发凌厉,有种面对一重又一重波浪侵袭的厚重与急促,再到大悲独处时又压抑下来,直至最后火烧慈恩寺的肃杀与血腥。
整部电影的节奏很流畅,丁巍饰演的大悲从一开始的路人甲到最后的死死吸引这观众的目光,缓缓推进,表演层次分明但没有断节。
配上有意编制的电子音,丁巍竟然看见观众席里的查理兹和哈利贝瑞两人屏息瞩目紧握两手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盯着屏幕。
屏幕上丁巍咧着嘴在跪在空地里喘气,眼神阴翳却又带着温柔,大仇得报的快感中一丝不甘和疯狂,直勾勾的盯着手举刚强的公安,发出最后的呐喊,砰地一声,丁巍被向后带起,睁着眼睛落地,抽搐一下,已无声息。
镜头推上前去,丁巍眼中的血丝清晰可见。
如果说《鬼子来了》反应的是战争时代小老百姓的所思所想,那么《浮屠》则是剖开肚皮,将利益、将亲情、将兄弟情、将爱情等各方面的人性桎枯反应的更为透彻更为阴暗,鲜血淋漓,让人无法呼吸,并且彻底的将人的阴暗面放大,使得观众甚至会产生人间不值得的灰暗念头。
最直观的的是姜闻的《鬼子来了》放映完毕后夹杂着各种赞美,而《浮屠》放映完毕后是长时间的沉默,就连掌声也没有一丝响起的表现。
老曹脸上一白,嘴角都开始抽搐了,丁巍抬手摁一下他的肩膀,而后温声低语:“等一等。”
这部电影说是原创,但集合了《暴雨将至》《一个人张灯结彩》《烈日灼心》等多部优秀电影的闪光点,在这个时代当然很大胆很超前,但因为完成度很高,不像实验电影那般先锋矛盾,对刻板拘谨的德国观众来说,确实需要时间消化。
果然,以哈德尔为首的电影节大佬回头看一眼丁巍,而后双手互拍,掌声响起来了,并且越来越大。
老曹这才回过神来,红潮上涌到脸上,抖抖索索的挣扎着被丁巍拉起身,激动不已。
84年科恩兄弟的电影《血迷宫》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引起轰动,其大胆颠覆式的叙事结构和凌厉的剪辑镜头成为众多影迷乃至大腕儿导演的心中宝典奉为圭臬。
而今,老曹的《浮屠》继承了科恩兄弟《血迷宫》的风格,并且加以创造升华,先锋,凌厉,血腥,灰暗,沉郁,引得柏林观众掌声雷动。
自此之后,老曹应该是也算小有名气了。
当然丁巍似乎也应该小有名气了,这从他跟着老曹上台后看到观众的反应就能得出来。
丁巍推老曹一把,两人也深深朝台下鞠躬表示谢意。
俞老师表现的比丁巍还激动,眼眶都红了,双手捂了捂嘴角。丁巍想拉她一起上台,但俞老师态度坚定:“你去吧,我就在台下。”
好吧,这又不是颁奖典礼上得奖了,只是个放映后的主创答谢而已,不用这么隆重认真。
但认真的观众大有人在,丁巍瞧见之前跟在巩俪后面的那俩眼神迥异的组委会成员这会儿就有些……情绪失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