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提及他,又有谁知道?
作为苏毅的好友,他的压力是很大的。
而且他祖父周老夫子,对他也抱着巨大的期望。
只是这些压力,他只能一个人扛着,这就是男人,遇到了压力,必须扛着,顶着,咬牙坚持着。
现如今。
他中举了。
乡试九百零一名。
名次虽然不算特别高,但是,能够中举,本身就是难如登天的事情,既然不是那种名满天下,名满一省的天之骄子,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是极好的成绩,已经是可以写入族谱,光耀门楣的事情。
所以,饶是以周彬平时隐忍的性格,知道自己中举,也不由变得激动无比,变得有些语无伦次。
“子善兄,恭喜恭喜!”。
包厢之中的众人,纷纷向周彬道喜。
这里的二十多人,基本上都是问道社的骨干成员,看到周彬能够中举。
自然为周彬感到高兴了。
周彬的自制力还是比较强的,在兴奋了一会儿之后,便快速冷静了下来。
他赶紧作揖说道,“诸位,刚刚我失礼了!”。
苏毅笑着说道,“不算失礼,任谁中举,都会十分兴奋的!”。
外面的文官依然在不断高唱着中举的名单。
许多中举的考生,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之后,激动的嚎啕大哭起来。
“快快快,带走与小姐成亲!”。
“这位公子,我们老爷有事情与公子相商!”。
文院之外,上演了一出出的好戏,若是守规矩的下人,会和颜悦色的与那些中举的考生说,若是不太守规矩的下人,直接冲上去,架着他们的目标,便朝着外面冲去。
许多读书人大声问道,“你们这是干什么?快点放我下来”,或者大喊道,“有辱斯文,你们这是有辱斯文啊!”,也有人喊道,“朗朗乾坤,文院之外,你们竟然就敢抢人,你们这是强盗行为,快点放了我,否则我向文院参你们一本!”。
但是这些家丁啊,护卫啊,根本就不理会这些读书人的威胁。
他们只听命于家里的主人。
看着外面被“抓走”的那些读书人,苏毅也不由微微一愣,榜下捉婿的事情听说过,但是没有见过,如今看到这么疯狂的榜下捉婿,确实让他都有一种目瞪口呆的感觉。
这些人胆子确实太大了,省文院之外,就敢做这样的事情,而省文院也压根没有管这件事情的意思,让苏毅有些疑惑。
省文院为何助长此等风气呢?
郭景阳疑惑的问道,“省文院不管吗?”。
齐元思说道,“只怕省文院不敢管,毕竟那么多世家前来榜下捉婿,管不过来,来榜下捉婿的这些人之中,说不定就有省文院高官的家人,天下士子虽多,但是中举之人太少,各大世家,或者那些大财阀,自然会将目光盯上这些新晋举人了,一是收拢人才为己所用,二是父母基因好,以后生出来的孩子可能会更加不凡,子孙延绵,才能够保证家族兴旺下去!”。
苏毅说道,“若是一些人成了亲呢?或者人家压根不愿意这门婚事!”。
齐元思说道,“榜下捉婿也是有规矩可言的,若是对方成了亲,必须放对方离开,毕竟不能破坏人家的婚姻不是?只是有一些人,发达之后,会主动放弃糟糠之妻的,这就没有办法约束了,文庙的规矩再严格,总不能约束人家的家庭问题怎么解决吧?”。
“至于没有成婚的那些举人被抓走了,往往也很少会被强迫,多会好好的商讨一下这件事情,实在是不行,也不能勉强!”。
苏毅说道,“这样说来,其实就算真的被抓走,你若不愿,对方也不能强迫你娶妻!”。
齐元思说道,“话是这样说,但谁知道这些世家会施展出什么样的手段呢,比如将被抓去的举人与小姐往房间里面一塞,然后污蔑这举人有不轨行为,名声太重要了,你说这举人是答应娶呢?还是不答应呢?”。
听到齐元思这话,众人也不由点了点头。
很多时候,一些事情的发展,总是让人很无奈。
并不是你想要怎么样,就能够怎么样的。
生活之中,充满了妥协。
“恭喜余杭府张泯张文宣,高中乡试第九百三十八名!”。
这时候,唱名的文官再次唱出来了一个名字。
听到这个名字,苏毅惊喜的说道,“张文宣?这不是咱们问道社的张文宣吗?”。
“没错,一定是他!真是没有想到张文宣也考中举人了”,其余人也不由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张泯张文宣,家里是开包子铺的,据说祖辈上,没有出过太厉害的读书人,秀才都没有,不过张文宣从小就聪明过人,家里人缩衣节食的供他读书,张文宣也争气,十八岁的时候考中了秀才,那年院试没有过,没有参加后来的乡试,再战三年,通过了院试,与苏毅等人跟着余杭府的船来到了会稽城。
前段时间问道社成立,张文宣也加入了问道社之中,苏毅对张文宣的印象比较深刻是因为张文宣这个人,很喜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数学题,诗词,文章等等题目,都喜欢问,有时候会在驿馆之中寻找苏毅,询问一些问题,一来二去,便与张文宣熟悉了起来。
不过张文宣今日并不在这里,应该在外面。
“他就是张文宣……”。
“快点带走……”。
外面传来了宣泄声,一名穿着青色长衫,长得斯斯文文的年轻书生被人认了出来,原来那年轻书生便是张文宣。
许多榜下捉婿的人,朝着张文宣包围而去,张文宣被一群人带走了。
“张文宣貌似已经定了亲!又是一场闹剧!”。周彬摇摇头说道,他与张文宣在府学之中是同窗,对于张文宣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文官继续唱名。
让苏毅惊喜的是。
第九百四十五名,第九百五十三名,第九百七十二名,都是问道社的成员。
乡试第九百四十五名,叫做刘瑜,字兴邦,余杭府人士。
乡试第九百五十三名,叫做张俊生,字云飞,余杭府人士。
乡试第九百七十二名,叫做王汝乾,字长天,余杭府人士。
苏毅对张俊生与王汝乾比较熟悉。
这是因为,张俊生与王汝乾,是他同期府试的同年,而且他们都是问道社的第一批成员。
当初府试的时候,张俊生乃是余杭府府试第二百五十三名,这个名词考中秀才,想要通过院试,乡试,基本上是很困难的,但是这个张俊生,十分勤奋好学,当初在余杭府府学求学的时候,就时常去拜访苏毅请教学问。
这些能够考中秀才的读书人,都是聪明人,张俊生又那么刻苦学习,再加上有苏毅的点播,进步神速,当初他通过院试的时候,就已经惊掉了许多人的下巴,这一次竟然中举,消息传出去,怕是会引起不小的热议。
至于王汝乾,他是苏毅同期府试第九名,成绩相当优异,理论上来讲,当年府试第九名,能不能中举,谁也不知道,毕竟要面临全省同年,以及往届那么多优秀读书人的竞争。
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当年的秀才,中举之人是很少的。
一千人的比例之中,能有十分之一是当年新晋秀才中举的情况,便已经是相当高的概率了。
可见这种竞争到底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