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还有某?”原本还坐在一旁发呆的裴元绍,听到自己的名字从于羝梗的嘴里冒出来之后,猛地蹦了起来:“渠帅,裴某和周仓两人出事一向低调,从来不危害附近的百姓,远在冀州的安阳侯,又是如何知晓我兄弟二人的呢?”
“不知。”于羝梗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回答说:“某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奉命将你们二人送往渤海郡,安阳侯如今率兵正在攻打袁绍,你们有什么疑问,等见了安阳侯,一问便知。”
停顿了片刻,于羝梗又对两人说道:“你们抓紧时间,把山寨里能带上的东西都带上,明日一早,就烧掉寨子,跟某一同前往渤海郡。”
对于于羝梗的这种安排,裴元绍有些为难地说:“渠帅,虽说小人的寨子里只有五六百人,但妇孺便有近百人,带着她们行军恐有不便。请渠帅再宽限几日,容我们兄弟二人慢慢收拾。”
于羝梗听完裴元绍的话,思索了一阵后,对裴元绍说:“安阳侯派来的信使,一再叮嘱某,说要带周仓到渤海郡去见他。不管怎么说,就算一时半会儿无法放弃寨子,周仓也必须先跟着某走一遭。”
等于羝梗一说完,裴元绍便连连点头说道:“渠帅所言极是,不如就让元福先跟着您去渤海郡,小人留在寨子里慢慢收拾东西,等准备就绪后,再带人到渤海郡去寻你们。”
“元绍,”周仓考虑得要比裴元绍周全,见对方真的打算放弃寨子,便劝说道:“以某之见,你们还是留在寨子里按兵不动。某随渠帅前往渤海郡去见安阳侯,若是他真的愿意收降我们,到时在毁掉寨子也不迟。”
裴元绍从周仓的话里,听出了弦外之音,便点点头说:“元福说得有道理,若是我们拖家携口前往了渤海郡,而安阳侯又不愿收容我们,到时寨子又被毁了,我们可就无家可归了。”
“元福所言极是。”周仓的话刚说完,于羝梗就点着头说:“虽说某不清楚安阳侯是如何知道你们兄弟二人的,不过为了稳妥起见,还是让元福随某前去见安阳侯,元绍带人继续留在寨里。就算安阳侯不待见元福,你们也能有一个退路。”
三人的意见达成一致后,由裴元绍继续留在山寨里看家,而周仓则带着二十名部下,与于羝梗的五十名部下一起,第二天一早便北上,朝着渤海郡而去。
周仓知道冀州军最近在攻打青州,甚至还招降了四十万黄巾军,并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粮草。但韩湛为什么会去了渤海郡,则不太清楚了,昨天当着裴元绍的面,很多话不好问,此刻和于羝梗并辔而行时,他试探地问:“渠帅,某想问问,安阳侯怎么去了渤海郡?照理说,他此刻不是正应该指挥大军,在青州攻城掠地吗?”
于羝梗没有立即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平原令刘备,你可知晓?”
“听说过。”周仓等于羝梗说完后,一脸苦相地说:“据说渠帅程远志,就是死在他的义弟手中。”
于羝梗见周仓知晓刘备此人,便继续说道:“刘备有两个义弟,二弟叫关羽,三弟叫张飞。前段时间,他率领三万幽州兵前来救援青州,在临济城外被我军大败。刘备就派出张飞赶往蓟县求援,谁知在经过渤海郡时,不幸被袁绍手下的颜良文丑所擒。
安阳侯的兵马在休整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对刘备发起了进攻。此战生擒了刘备,逼降了关羽……”
“等等,”周仓听到这里,连忙打断于羝梗的话,不解地问:“安阳侯是如何逼降关云长的?”
“刘备被擒之后,安阳侯劝降,但关羽不予理睬。”于羝梗把自己所知道的情况,向周仓介绍说:“就在这时,有一名随张飞前往蓟县的兵士前来报讯,说张飞已经被颜良文丑所擒,就关押在渤海郡。”
虽说于羝梗还没有说完,但周仓已经大致猜到是怎么回事了:“哦,某明白了。关云长为了让安阳侯出兵,去救援被囚的张飞,已经保住被俘的刘备性命,不得不暂时归顺了安阳侯。”
于羝梗望着周仓,心想:这小子挺厉害,居然能把整件事猜个七七八八。他便点了点头,说道:“没错,事情就是如此。”
于羝梗、周仓等人在路上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了位于南皮西南方向的东光城外,韩湛的大军就驻扎在城外。
韩湛得知于羝梗带着周仓来了,连忙吩咐罗布:“罗布,把他们两人带进来!”
听到周仓这么说,于羝梗把脸一板,没好气地说:“某连着赶了两天的路,难道就是为了到这里来戏弄你?某可没有这种闲心。”
从于羝梗的态度来判断,周仓觉得对方不是在戏弄自己,不过对于韩湛是如何知道自己这号人物的,却令他百思不得其解。他试探地问:“渠帅,某想问问,安阳侯是如何知晓小人的?要知道,小人在黄巾军中就是一个无名小辈?”
于羝梗冲周仓翻了一个白眼,说道:“你问某,某又去问谁?某也是奉命行事,一定要把你和裴元绍带到渤海郡去见安阳侯。”
“什么,还有某?”原本还坐在一旁发呆的裴元绍,听到自己的名字从于羝梗的嘴里冒出来之后,猛地蹦了起来:“渠帅,裴某和周仓两人出事一向低调,从来不危害附近的百姓,远在冀州的安阳侯,又是如何知晓我兄弟二人的呢?”
“不知。”于羝梗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回答说:“某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奉命将你们二人送往渤海郡,安阳侯如今率兵正在攻打袁绍,你们有什么疑问,等见了安阳侯,一问便知。”
停顿了片刻,于羝梗又对两人说道:“你们抓紧时间,把山寨里能带上的东西都带上,明日一早,就烧掉寨子,带上所有的人马,跟某一同前往渤海郡去拜见安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