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是有人造反吧?快发大军剿了他们啊!”
“先别说其他,市面上都已经乱了。老大人,还是先派衙门里的壮勇弹压吧?”
“荒谬,壮勇不需要守城吗?现在是兵到用时方恨少,那些青皮无非是屑肤之痒,外面的匪盗才是心腹大患!”
“赶着你们家家丁多,能护得安全,我们这几家男丁少,就不用管了是吧?”
“都少说一句,别闹笑话。诶,说了半天,外面的匪盗到底进城了没有?”
“……”
公堂上的荀知州已经被闹的头疼。突然发现李书吏和丘捕头到来,就连忙起身:“你们先议着,本官去去就来。”
留下一名衙门里的老夫子,陪同着外面的人继续争吵。荀知州就与几名心腹一起,把李书吏和丘捕头叫到内堂。接着李书吏不敢怠慢,把全部经过一五一十的详细叙述了一遍。
听完以后,全都哭笑不得,荀知州“勃然大怒”:“大明天下,这清平世界,居然还有此种狂徒?”
边上一位幕僚连忙捧眼:“东翁,只不过是游侠寻仇,无非是闹得太过罢了。”
荀知州从善如流,“怒气”烟消云散,苦笑感叹:“三生不幸,居然来此地为官。悔之晚矣,当年抡才大典上,杏榜靠后啊!”
一听这话,其他人都集体鄙视。这话要传出去,天下的读书人可能要气死一大半。怎么说,荀知州也是同进士出身,虽然位列三甲末尾,但起码也是三年一次会试殿试的优胜者之一。
这里需要注意,虽然都是同进士,但外放为官,排名高的基本为七品知县,排名底的反而是六品知州。别看知州的品级比知县高,但基本已经没有前途。
七品知县重新选官,就有可能成为京官,甚至成为七品御史这样的清流。虽然机会很小,但还是有这样的前途。比如说,当年的海瑞就是这样从知县到御史,一不留神就上疏骂嘉靖皇帝了。因此前文那个司凡才会有那样的雄心壮志。
而六品知州就没这样的机会了。做不了京官,也成不了清流,朝廷不可能降品级任用啊?也没有合适的品级官位。又没犯错误,也不可能专门为你设立一个新官职。
所以六品知州一般都在地方上蹉跎,年龄到了就告老还乡。既然已经没有的前途,这些官员基本都是能捞就捞、得过且过的心态。一脑子为自己的家族多挣些家产。
因此刚才荀知州的表演,这些身边人都明白就是套路。反正配合着表演就是了,荀知州也肯定不会为“某个狂徒”去自找麻烦。只要不是真正的盗匪或者造反,那些江湖仇杀管官府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