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校学员训练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李定国对中军整编也提到日程上,虽然过去各部多番进行整编,但毕竟乃流寇出身,不但有大量随军家属,而且有太多老弱病残,如此真正可堪一战的将士甚少。
看着全军上上下下五万张口,看着很多人连三餐都不能充饥,看着这一切,想到因为连年混战,各地出现太多荒废的土地,想到如何控制地方政府,在回到梧州之后一个月,李定国决定整编军队。
经过十余天商讨,李定国决定从中军开始进行整编,将军中家属所在的后军不动,对近三万中军进行重编,淘汰一些老弱病残,以提高战斗力。
李定国当然知道淘汰伤残可能影响士气,影响战斗力,当然也不可能干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在进行整编的时候对这些将士可多有照顾。
如今不是控制柳州府、平乐府全境、梧州府一部吗?各个府衙、县衙需要衙役,李定国亲自挑选上百个断胳膊断腿的转为衙役的门子,转为牢房禁卒,选派百余有功人员充作普通衙役,如此不但加强对地方监视,而且还解决了这些人生路。
自古以来公家人表面俸禄不高,但大家都有大量来钱的门路,这些转为衙役的不但没有丝毫抱怨,而且还感恩戴德。
除此之外,就是在柳州、平乐、梧州等地建立20个军屯之所,每个人发放30亩土地,衙门将种子、粮食、耕牛等农具按照1分利息贷给大家,在前三年免征各种税赋,三年后正常缴纳田赋、丁赋,若能在未来10年完全还清费用官府所贷给物资,这些土地将无偿分给大家。
大家一个个鞍前马后的不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吗?梧州、柳州、平乐丘陵、山地虽然颇多,但土地肥沃,选定军屯场所多是平原地区,听到这个政策,很多人都动了心思愿意就地转业。
通过转业,通过军屯,可以解决5千余人的生计,再加上即将建立的军械所、后军等家属营,完全可以解决淘汰下来将士的生计问题。
在这之后,李定国于五月中旬正式宣布改制,所部明军(大西军)正式改编为国民军。
《周礼》规定传统军队编制为“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历史上太平天国好像完全按照这种方式编列各军。
除此之外,在历史上军队一般分为前后左右中军,在大西军中左右前中四军主要为战斗部队,后军则主要提供后勤保障。
按照现代编制,将后军改为辎重营,妇女营,军械所,委任刘远生负责大军辎重,委任赵范负责军械所。
对左右前中四军进行整编,结合戚家军、传统兵制、前世军队编制与周礼有关军队编制,建立小队、中队、大队(局)、营(司)、团(部)、旅(营)六级国民军编制,其中:
小队(戚家军称为小旗),12人,包括小队长1人,伍长2人,兵丁8人,伙夫1人。
中队(戚家军称为总旗),37人,包括中队长1人,三个小队。
大队(戚家军称为局),120人,包括大队长1人,司务1人,伙夫1人,护勇6人,外加3个中队(比戚家军多了8人)。
营(戚家军称为司),500人,包括营长(把总)1人,指导员1人,医官2人,伙夫4人,护勇12人,4个步兵大队(其中1个步兵大队含1个虎蹲炮中队,装备10门虎蹲炮,1个抬枪中队,装备16柄抬枪。)
团(戚家军称为部),1800人,包括团部20人(其中团长(千总)1人,主薄1人,参谋股长1人,参谋4人(作战、情报、军需、宣传),医官3人,教导官5人,伙夫5人),1个骑兵中队(30人),1个护卫中队(30人),外加3个营(司),2个辎重大队(200名长夫、工匠)。
乙种旅(戚家军称为营),4100人,包含旅部14人(参将旅长1人,佥事1人,参谋长1人,参谋6人(包括作战、情报、军需、宣传各2人),医官2人,伙夫3人),2个警卫中队(60人)、2个骑兵中队(60人),1个辎重营(3个大队),外加2个团。
甲种旅(戚家军称为营),6200人,包含18人(副将旅长1人,佥事1人,参谋长1人,参谋8人(包括作战、情报、军需、宣传各2人),医官3人,伙夫4人),1个护卫大队(100人)、1个骑兵大队(100人),1个辎重司(营),1个佛郎机炮大队(10门佛郎机炮)、外加3个团。
(为了方便读者,下文将逐步改变过去那种局、司、部、营编制叫法,改为大队、营、团、旅的叫法,以与现代军事单元保持一致)
对大西军进行整编,按照《周礼》兵制与现代兵制进行整编,整编后国民军包括9个步兵旅1个骑兵旅,分别为。
第1旅为甲种旅,作为警卫旅,由李定国亲率,李如碧、杨成、高恩等分任警卫团长,由原来中军与火器营改编而来。
第2旅旅长王国仁,杨武伯等人分任团长,由原来天威营改编而来。
第3旅旅长李成爵,高启隆等人分任团长,由原来强弩营改编而来。
第4旅旅长窦名望,史文等人分任团长,由原来中军一部改编而来。
第5旅旅长王之邦,李本高等人分任团长,由原来左营改编而来。
第6旅旅长靳统武,赵武等人分任团长,由原来坐营改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