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明末大枭雄》更多支持!先是参观国民军各个船只,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老闸船,人们戏称为鸭屁股,是结合西洋帆与传统中国帆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大型船只。
正如周金汤介绍那样,大型老闸船不但比传统老闸船更为快捷,比西式帆船需要更少的人力,船只更可轻易达到3500余担粮食。
考虑到第二支队主要在内陆江河湖泊作战,决定造这种平底船,舵位于尾部的正中间,两端用木板封死,船底为矩形的中空盒子,船内有多道防水措施,即便一部分被对方击穿,也可以关闭阀门阻扰水进入其他船舱。
这艘老闸船有6丈长,2丈宽,能够装载1500余担粮食(约110余吨),可以容纳四百余人。(没有选择福船,主要是因为福船为尖底,不利于江河内陆作战)
船四层船舱过去下层装土石压舱,第二层住将士,第三层作为操练场所,第四层作为战斗场所,按照李定国要求,下层装粮食压舱,第二层左右两侧各装4门大型弗朗家跑,第三层左右两侧各安装了10门三号弗朗机炮,上层则作为日常操练与住宿之所在,上面有6门虎蹲炮。
一艘老闸船编制150人,1门大型弗朗机炮操作5人,8门共计40人,一门三号弗朗机炮操作3人(左右两侧,一般不会同时开火),20门共计60人,水手兼鸟铳手40人,船长、大副,观察员等共计10人。
周金汤介绍中国式帆船不同于西方的三帆船,共有四个硬蓬风帆,起源于汉朝,并不直接迎风,而是横向且稍倾斜地面对迎风面。这样能够使船只即使在逆风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高速前行。
硬蓬风帆主要由竹子加强的一种风帆,在竹帆上面铺上一层麻布,如此相同平面的竹帆比起相同界面的风帆获得的风力要多很多。
毫无疑问用竹子制作的硬蓬风帆非常之重,这毫无疑问的影响了战船宝贵的载重。
听大家介绍西洋人则完全不同,他们是三角帆,用布作为材料,虽然单位面积获得风力较少,但只要多悬挂几个风帆,如此就可以获得足够的风力。
这也是我们看大航海时期西方殖民地的桅杆非常之高,以便挂更多的风帆。风帆船上到处挂满大大小小的风帆,通过风力持续不断的驱动着船只在大海至总航行。
为了体验老闸船的性能,李定国坐上其中一艘,感到速度非常之快,不论在顺风还是逆风,只需要调整调整船舵,船只都可以高速行驶。
如今国民军已经装备四艘这样的大型老闸船,李定国分别以岳飞、韩世忠、戚继光、祖逖这四位爱国将士的名号将其命名为武穆号、世忠号、武毅号、士雅号战舰,以表示誓死北伐之意。
除了这四艘大型中国风帆船,即老闸船之外,全军上下还装备20艘蜈蚣船,这蜈蚣船乃仿照葡萄牙轻快型帆船,因船体狭长,两舷有槽极多,俯视形如蜈蚣,故俗称“蜈蚣船”。
这蜈蚣船长约4丈,宽6尺,高4尺,吃水两尺,船两侧各安装了25根木浆,主桅杆有风帆,顺风时可以凭借风力与划桨而行,而在逆风时则需放下风帆依靠划桨而行。
这蜈蚣船可以装载480担货物,装配有2门5号弗朗机炮,编制为40人,其中桨二十八人,橹八人,舱长一人,头、柁各一人,炮手六人,所有船员需精于划船、火铳、弓箭或者发射弗朗机炮。
如今水军第2舰队共建造了20艘这样的蜈蚣船。
传言嘉靖初年汪鋐任职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奉朝廷之命,率军驻扎于南头古城(今深圳市南头),当葡萄牙人在我国沿海进行武装挑衅时,人皆怪之,在初战明军失败后扬长避短,采用小船的“狼群战术”打败挑衅的葡萄牙人并俘获船只。
在操练葡萄牙船只之后,汪鋐感到其船体性能非常之强,上书朝廷要求学习和仿造“佛朗机铳”、“蜈蚣船”,嘉靖皇帝甚为在意,传旨兵部仿造。
时兵部尚书拖延时日,免职以汪鋐任之,不但明军大规模建造蜈蚣船,看到蜈蚣船快速机动优势,很多海盗也建造蜈蚣船,由于蜈蚣船速度非常之快,在满清的时候广东地方政府迫于无奈只得仿照这种船只以缉捕海盗。
这舢板船可以说最为快捷机动的一种船只,考虑到作战的需要,这舢板船上面有安装鹿角,以可撞翻对方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