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贞观俗人> 第1004章 圣心难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04章 圣心难测(2 / 2)

中书侍郎马周这是之前就拜宰相的,而这次又新添了好几个新拜相的。

检校中书侍郎许敬宗、检校黄门侍郎刘洎、崔干,

吏部尚书李大亮、兵部尚书李绩、户部尚书唐俭,新增了六位宰相,使的中书门下一共是十位宰相,再加上特许五日一朝的王珪和在外的秦琅,总共十二位。

秦琅以宰相衔出镇南疆,王珪病情严重,还不知道能撑几日,所以实际上还是朝中的这十位宰相。

韦挺为御史大夫,岑文本仍为翰林院大院士,褚遂良加谏议大夫。

李绩有些特殊,皇帝虽任他为宰相,为兵部尚书兼太子少詹事兼东宫左卫率,但好像并没有免掉他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并州刺史之职,所以李绩可能跟秦琅一样,为挂衔使相,兵部的事情由崔敦礼主持。

这么一来,实际朝中只有九位宰相。

有那头脑灵活的已经迅速的把这几位宰相过了一遍,除去几个老面孔,这次新入政事堂的也就是李大亮、许敬宗、刘洎、崔干和唐俭五人了。

李大亮最早是隋朝关中禁军出身,后来兵败被俘投过瓦岗,再后来主动脱离投大唐,从县令一路到总管,武德朝时曾很得高祖赏识,贞观朝则因为搭档秦琅,更是仕途通畅,从河套丰州再到岭南交州,李大亮与秦琅关系密切,人所皆知。

很明显,李大亮任吏部尚书,入政事堂,这应当也是太子这边的人了。

检校中书侍郎许敬宗,最早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玄武门之变时为长安县令,也是出过力有过功劳的,后来不知道怎么的被贬,沉浮了几年,后来又搭上秦琅的路子,进入转运司,表现不错,多有功劳,如今检校中书侍郎,与马周一起再次当起了皇帝的御用笔杆子,重回老本行,这明显也应当是太子这边的。

刘洎先前也是东宫官,后来提为尚书左丞,表现不错,实干能力挺强,但是向来与太子关系不睦,离开太子后,听说与魏王走的较近,这人应当算是魏王党的。

户部尚书唐俭是个老资格,这位是高祖的太原元从功臣之一,很早就封国公,甚至拿了免死券的,可也正因此,在贞观以来,被冷落了很久,朝中皆知唐俭跟秦琅关系不好,这位不是太子党的,并不清楚究竟是魏王党还是吴王党,反正肯定不是太子党。

崔干是兵部侍郎崔敦礼的叔父,这位博陵崔的当家人,武德朝时就做过黄门侍郎了,起起浮浮,如今也终于拜相,这也算是世家的代表。

但考虑到崔秦两家近年的密切关系,他入中书门下后,可能依然是支持太子的。

而那几位老相公,长孙无忌与高士廉不用说,太子铁杆,马周是秦琅的好友,肯定也是太子党的人,房玄龄和魏征,房是魏王党,但魏征态度不明。

有人心里转了一圈,惊讶的发现,随着皇帝的这轮调整,朝廷中枢的政事堂诸相公里,太子党好像一下子占据了绝大多数了。

难道皇帝到了此时,依然对太子要力保?

杨师道刚才还在发难,结果现在已经被贬为太常卿这清水衙门去了。

“圣人英明!”

新任检校中书侍郎许敬宗带着谄媚的赞美皇帝,“圣人识人善用,朝堂清明!”

有人暗暗鄙夷许敬宗,这也是名门士族出来的名士,怎么如今变的这么谄媚?

被罢相的杨师道有些黯然,刚才还斗志昂扬,谁料到这么快就被罢相。

“杨卿刚才说要弹劾侯君集,是何缘由?”

皇帝却没忘记,反而主动问了起来。

杨师道咬咬牙,“回圣上,臣要弹劾侯君集身为大臣,奉旨领兵在外,结果却擅自将兵权交与他人,此是非常严重的渎职行为!”

李世民看着他,“青海距离洛阳,相距数千里,信息传递不便,有些事情在这里也未必就都清楚,况且,临阵换将也是用兵大忌。”

皇帝一句话把杨师道堵住了。

许敬宗又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臣这里有一个好消息,今日刚接到南疆卫公捷报,云南东爨叛乱已经平定,乌蛮诸部业已重新归附,通海都督程处默也刚痛击了叛乱的和蛮,据报,和蛮被斩杀万人,其中包括和蛮逆首孟谷悮的伪太子,句町蛮女酋侬氏大败,率部仓惶退过元江,渡河之时,又为南洋水师牛见虎率军杀出,半渡而击,杀死蛮贼上万,蛮贼的尸体漂满元江,河水为之染红·····”

秦琅又打了大胜仗,可这已经激不起大臣们的半点波澜了,总听说秦琅在南边打胜仗,那些蛮子也真是可怜。

今天打明天打,可总也打不完,都变成了姓秦的功绩了。

对于秦琅的战绩,没有几个人真正在意,就让秦琅一直呆在岭南打蛮子好了,他们更关注的是朝堂上的皇子争斗,这才是真正牵涉到每个人利益的。

秦琅这么能打,就应当派代去陇右代替侯君集。

现在陇右那边,有那位任性的太子在,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局面了,有人在盼着那边出点事才好,也有人担忧若真是折腾败了,那大唐朝堂可就真的要大乱了。

“南疆交给秦琅,朕可高枕无忧了。”皇帝对此捷报评论,“南疆叛乱平定,现在朝廷可专心对付吐谷浑人的叛乱了。”

这话一下子让众臣都竖起了耳朵,都想知道要如何处置那位太子殿下,总不能就一直睁只眼闭只眼任他胡闹下去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