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水花拍两岸。
从晋国上党郡阳阿码头起航的庞大船队,意气风发地起航了。
七十二艘平底方头、吃水适中的明轮运输船,采用单纵队的水上阵型,前后两船相隔两百丈,沿着水势平稳的沁河航道一路向下,直到穿越河内郡武德县进入黄河主航道之后,才改为双纵队的阵型继续向东而行。
为什么船队不是从西河郡内的黄河河段直接顺流而下,而是从东边河窄水浅的沁水进入黄河河道呢?只因为上郡与西河郡南方的河东郡(归司隶地区管辖)之间,有一处十分险要的地方,名曰壶口。此处的河道急剧收窄,水流汹涌,壶口瀑布的上下落差更是高达数丈,如果船只从上游而下,到了这里那真是有多少翻多少,绝无幸免之理。
沁水发源于上党谷远一带,尽管冬日里水流较浅,但到了春夏之交时,因为雨水充沛,附近的山洪全部汇入沁水,便可以托举起较大的船只来,正好方便青徐军顺流返乡。
有时候,赵兴忍不住在想,若是能将河东和河内二郡夺过来,那他就可以在大阳县(今三门峡水库附近)附近组建一支更为庞大的水师,直接在黄河之内行船,开创出一条金灿灿的黄金水道,从此不再受到沁水枯水期不能通航的困扰,将大宗的商品和物资输入和运出晋国。
河东郡境内光是一个东西长达几十里的盐池就已经让他十分眼红,如今又面临着入河口甚至是入海口的难题,赵兴好几次都在暗自琢磨,是不是干脆撕破脸皮,派兵武力占据司隶地区黄河以东、以北的的河东郡和河内郡。
幸好,沁水虽浅,尚能行船,所以赵兴还是勉强按捺住了内心的渴望,决定将发动战争的时间向后延迟,直到实在无法回避的时候再说。
从阳阿段到武德入河口的这一段沁水,路程不过两百多里,却用去了南下船队一天半的时间。原因还是水浅流缓,明轮船借力不够,只能依靠运输船尾部动力舱内的三十名壮汉脚用脚踏着前行,所以比较耗时。
等到船队顺利进入黄河之后,行进的速度顿时快了许多,有时候为了让驱动船只的壮汉们休息,夜间直接依靠水流也能行进很远的路程。
就在船队离开阳阿码头的第七天中午,太史慈终于从望远镜中远远地看见飘扬在高唐黄河岸边的欢迎旗帜,这也意味着青徐军终于到家了。
高唐县位于青州平原郡的最西边,紧邻着黄河河道,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自大秦帝国起,便作为黄河航道上重要的水利交通城市而存在。高唐县城位于黄河南岸,在黄河以北也有二十来里宽的地域属于高唐县,而从这里再往北去,便是冀州袁绍的地盘。
袁绍一直眼红高唐这座水陆两便的咽喉城池,如今在高唐县以北的清河国灵县境内更是驻扎了一支人数过万的部队,虎视眈眈地望着南岸的高唐。异日袁绍若是对青州动手,必定是先夺高唐,然后大军从此处渡河南下,直扑青州济南国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