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显察颜观色,发现孔融跟郑庆是早相识的,并且,这个郑庆或许会有些来历。
“孔大人你是知道的,本人只喜习武,不喜文墨,到孔大人府人饮宴的,多是一些文人墨客,跟本人格格不入,所以,不去也罢。何况,郑某也常想如何才能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平日也都忙于练军。因此……”
“呵呵,不碍事,可惜了,你伯父还常跟孔某提起,他更希望你是为官而不是为将,更希望你把时间花在学问上面,而不是武学方面。”
“人各有志,郑某也只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好了,孔大人,刘太守,是不是有什么要事?”郑庆似乎也不喜客套,将话题拉回到正事上来。
“郑军司马,作为一郡官兵的统军将领,别说你不知道这么急召尔等前来是为了何事。“刘显在这时插话道。
“哦?这位公子是……“
“郑大侄子,他便是柳林村刘府刘显,为孔某的女婿。“孔融接话介绍道:”贤婿,北海郡军司马郑庆,字永平,他可是当代大儒郑玄的本家子侄哦。“
郑玄的本家侄子?
郑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县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
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年七十四。
这个郑玄还真的了不起啊,论声名,恐怕不在蔡邕之下。让刘显咋舌的是,郑玄弟子有数千人之从啊。嗯,刘备也曾求学于郑玄,也算是郑玄的一个弟子之一。
刘显没想,郑玄居然有一个子侄在北海为将。不过,受郑玄的牵连,郑庆在军中肯定不会太好过,能够在北海为将,估计也是他所能达到的最高军职了。
难怪,刘显觉得此人有些不凡,原来还有这等来历。
“原来你便是刘显公子,久仰大名啊,失敬失敬。“郑庆明显是听说过刘显之名了,他并没有因为刘显只是一个少年而看轻,赶紧抱拳施礼道。
“郑将军你好啊,咱们还是说正事吧。我想你应该是知道的吧?“刘显再问。
“北海郡遭受到了泰山黄巾贼的侵犯威协,本人岂能不知?莫非,就是为了此事?“
“哈哈,不错,果然是一个明白人。”刘显哈哈一笑道。
“唉,北海郡城也仅只有两千官兵,势众势大,本人已经做好了跟北海城共存亡的决心,不管……是否有命令,本将军亦一定会率部死守北海,以尽一个军人的职责。”郑玄说着,看了一眼刘节,再表达自己的态度。
“如你所愿!”刘显神情一肃,郑重的对郑庆道:“这次召北海郡官府的官员前来,便是要宣布这次抗击来犯的泰山黄巾贼军的命令。”
“哦?刘太守,那么我们准备怎么做?有何计划?请下令吧!”郑庆闻言,神色一喜,望向太守刘节道。
“呃,这、这个……”刘节却期期艾艾的,不知道要如何对郑庆说清楚,最后只得道:“郑军司马,决心抗击有可能来犯的黄巾贼军,是刘显公子的决定,本官也决定遵照刘显公子的意见,如何做……本官命令,从现在开始,刘显公子的命令就等于是本官的命令,由刘显公子全权处理这次抗击黄巾贼的事务。”
刘节说着,就干脆正式对在场的官员将领等宣布,从现在开始,将由刘显代替他来主持一切事务。
不得不说,这个刘节倒也算是一个比较光棍的家伙,难得的是他很清楚自己,知道自己没有那样的能力,所以,并不如一般的官府官员那般栈恋权力。
郑庆有些讶然,但突然想到了什么,道:“刘显公子,有消息说,你于不久前在杨氏县打败了数万黑山黄巾军,这些消息是否属实?”
“当然,这并不是打败,而是几乎全灭了那数万的黄巾军。并且还斩杀了黑山黄巾军大首领张牛角。”
“竟然属实,如此一来,如今来犯的泰山黄巾军估计就只有两三万之众,刘显公子可有信心击败他们?”郑庆眼中闪出一股热切,期待的问。
“当然,别看本公子岁数不大,可是,却不打没有把握的仗。如果能听从本公子的命令,区区两三万黄巾贼军,又何足道哉?”
“好!那郑某从现在起,便听刘显公子之命行事,说吧,现在需要末将如何?”郑庆居然爽快的表态,愿意服从刘显的命令。
“还真的有事需要你做的。现在郑军司马所需要做的是,调动你手上的官兵,把北海城镇守住,维持好城内的秩序。对了,把北城门交给我的刘府商队的护卫队,如此,你便可腾出数百官兵,把这数百官兵打散,组建全城的北海守城预备军。”
“另外,各位官史所要做的是……”
刘显没有再询问别的官员是否愿意遵从自己的命令,直接命令他们分头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