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骑马与砍杀之三国纵横> 第四十七章 真仁义假仁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七章 真仁义假仁义(1 / 2)

 “仁义,亦作‘仁谊‘。本意为仁爱和正义。《韩非子·五蠹》曰: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意思便是,周文王行仁义之事,让仁义之名传于四海,最终令天下归附。但文王真的仁义吗?“

诸葛亮脸上露出一丝讥讽的微笑,道,“然而《左传》却记载,文王曾发布逃亡大搜捕令。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有人会从岐山地区逃亡,离开周方国。

也就是说,岐山并不是世外桃源。这里一样有税敛太重,劳役太重,外战频繁,征用兵役太多等现象。让百姓无法忍受,才会产生逃亡。”

“而《孟子》中,更曾明确记载,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春秋时齐宣王的齐宣王的苑囿才四十里方圆,老百姓都觉得太大,因为这种苑囿,都是国君私有的,属于与民争利。

而文王作为一个诸侯,竟然有七十里的园囿,这是什么意思!这跟那些掠夺百姓利益,吸食百姓血液用来自己享乐的王侯有什么区别!”

“但就是这样的人,竟然成了千古圣人,万世师表!”

诸葛亮脸上微微有些潮红,眼中失去了那一丝淡然,透漏出一丝悲哀:“董仲舒继承孟子道统,将仁义定为儒家五常之二,成为儒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后,靠着借着儒家将仁义推向天下。作为约束天下人的道德标准。

但董仲舒自己又是怎么做的?为了迎合汉室,获取武帝支持,他竟不惜阉割儒教,鼓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呵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好威风,好煞气,但如此之人也配谈仁义?”

“呵呵,这世间又哪有什么真正的仁义之人?无非是欺世盗名罢了。而你家公子我所谓的择君条件,终究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诸葛亮幽幽一叹,有些无力的跌坐在椅子上,眼中隐隐露出一丝绝望。

鱼儿小心的凑过来,担心的看了看诸葛亮,小声道:“公子,你是说,刘将军也是假仁假义之辈?”

“他?”诸葛亮一愣,片刻后叹道:“不是,他是真仁义!”

“若非真仁义,他不会拿出二十万石粮草赈济灾民,就算是为了笼络我大哥也绝不会这么做!

若非真仁义,他也不会将乌程所有的土地都分给收拢来的流民,这些土地若是全部划为屯田,会对他的争霸大业更为有利。

若非真仁义,他更不会提出晚出兵的建议,尽管他此时还不知道这么做的后果。但凭他在丹徒之战中体现出来的素质,他不会不知道夜长梦多的道理。

但他明知如此,竟然还这么做,那就是真仁义!”诸葛亮缓缓说道,眼中漏出一丝敬佩。

“那公子你怎么还……”

“很简单,因为真仁义是一个诸侯所不能具备的品质。而对于一个有志争夺天下的诸侯来说,这更是剧毒无比的毒药!”

诸葛亮自嘲一笑,道:“很奇怪是不是,欺世盗名的假仁义可以夺得天下,而爱民如子的真仁义却是死无葬身之地。但这就是事实。

因为仁义者,必然心慈。心慈必然手软。但争夺天下者那个不是铁血心肠、心狠手辣之辈?

争龙夺鼎之路,向来是无所不用其极。一个心慈手软之辈怎能长久?不过是自取灭亡罢了。

我若是孤身一人,自然可以投入到这种仁君手下,纵然明知必死,但也不枉此生!可我身受老师大恩,肩负白鹿书院择主重任,岂能胡来,以至书院于万劫不复之地?

所以,我绝不会投入到刘基麾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