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巫陵渡口
诸葛亮一行赶到巫陵峡渡口时,已经是第二日正午时分,巫陵峡渡口,正是水路进入益州必经之地,李严在此歇脚,很明显是有意前往益州。//更新快//
由于是荆益边界的水路要道,巫陵峡渡口倒也商贾云集,码头上往来商船不断,小小的渡口,人口密集,商业发达,要不是亲自到此,诸葛亮绝对想象不到,这样的小渡口,会有如此盛况。
据巫城县户籍所载,巫陵峡人口不过三千,户籍不过七百余户,可诸葛亮在渡口集市转了一圈,经过一番打听,却获悉巫陵峡渡口的集镇上,目前居住的人口,早已经超过万人,户籍不下三千户,足可媲美巫县县城了。
可这么大一个渡口集镇,却只有一个小小的驿丞坐镇,衙役不过十人,而每年上缴的税钱,如果诸葛亮所记没错的话,竟然只有区区一万钱,其中流失的税率,高达数千万钱,这些税收几乎都流入了当地的乡绅豪族以及驿丞腰包。
临近李严的住所,诸葛亮对邓艾道:“传令给李信,命他集合队伍,接管巫陵峡,逮捕集市上的恶霸乡绅,告示百姓听审。”
“诺!”邓艾作揖颔首,立即安排两名军士,驱马前往在渡口外驻扎的李信所部而去。
李严在巫陵峡集镇的居所,是三间别致的竹屋,坐落在集镇东郊的山峰脚下,显然这几间房屋,是李严早就准备多时的栖身之地,因为这竹屋看年头,最少有三年以上的光景。
在竹屋外的道旁,诸葛亮让军士留下,与黄月英等女在外等候,他则带着邓艾,前往敲开了院门。
“尊客找谁?”开门的是一个健壮的大汉,腰间挎着宝剑,双目炯炯有神,显然是个勇武之士。
“这是在下的名刺,劳烦兄台转交给正方先生。”诸葛亮不卑不亢的从袖中拿出名刺递了过去。
那名大汉见诸葛亮虽然头裹纶巾,身穿一席青袍,显得有些寒酸,但身上那股子常人没有的气势,却还是让他不敢托大,当下忙接过名刺,道:“先生稍后,我这就去禀告我家主人。”
正在屋内吃饭的李严,见前往开门的大汉回来,抬头笑问道:“王兄,莫非又是陈家的狗腿子,前来邀约?”
李严口中的王兄,也就是刚才诸葛亮见过的大汉,姓王名原,原来是关中一带的剑客,后来因被仇敌追杀,受伤逃难至荆州,被李严收留,这几年来,一直隐居在秭归县府,受李严庇护,重信义的王原,为了报恩,就成了李严的私人护卫头目。
虽然李严一直称呼王原为兄,但王原却一直称呼李严为主人,以示自己的敬重之意。
“主人,对方是个三十上下的青年儒生,这是他的名刺。”王原上前把名刺递了过去,沉声说道。
李严起初并没有在意,随手接过,注目一看,只见名刺上面写着:大汉楚侯镇南将军诸葛亮一行醒目的字体。
“竟然是他!”李严惊异的站了起来,喃喃自语的说了一句。
“夫君,究竟是何人来访?”对案席地而坐的李严之妻,见一向沉稳的丈夫神色凝重的站了起来,不由忧心的问道。
李严看了眼一脸关怀之情的妻子,摇头笑道:“无事,你和丰儿吃饭,我去迎迎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