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灰色> 做买卖(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做买卖(2)(1 / 2)

 话说半瘫的柳下混成旅基本上停止了所有的军事行动,这不是柳下下达的命令,而是日军华北军部直接给柳下下达的“死命令”。

李久带着二个县大队起到的作用吓坏了日本军部,他们分析认为,这是由于柳下旅团逼迫太紧,迫使八路军精锐跳出外线作战,而且选点很准,一下子就卡住了日军黄河北线部队的脖子,为了保证这条铁路的安全,必须增派部队,可华北方面军手上已经无兵可派。柳下旅团本来就是华北方面军手上掌握的唯一的一支机动部队,可柳下擅自提前展开了清剿作战,结果弄得现在上不上下不下的。

此时豫中双方的对峙态势是,在豫中豫西这块地方上,国府军至少有五十万军队,这不包括在太行山根据地和晋东北晋东南的八路军,还有在山东的八路军和活动在热河绥德等地的西北军等等。一旦这个对峙失衡,华北方面军的参谋部不排除国府军可能趁乱北上的可能,将华北的日军分割在几个地区,这是日军绝对不能接受的状况。尤其是生在安县的袭击,使日军非常担心这样的节点打击再次生,他们目前不得不加紧抢修铁路和重新部署兵力。之所以还把柳下旅团放在璋德县,就是为了威慑分区根据地的部队,日军非常担心,一旦柳下旅团的离开,八路军会像夏天的洪水一样的冲出来,那样,再回头去堵就来不及了。

由于李久行事低调,在进行袭击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明显的标记,只是幸存者描述是“八路军的主力”,根据日本特高课对八路军战术的研究,日军参谋本部认为,八路军善于打游击,搞袭击,但是,八路军绝对不会死守一地,打了就走是八路军的作战风格,因此,他们认为目前最危险的不是安县和平汉线,相反,最危险的就是柳下旅团所在的璋德县。

参谋本部认为,八路军掐断了安县到璋德县的交通要道,连续袭击和摧毁了桃村、杨集村等重要据点,泄漏了八路军的作战意图,八路军很有可能在积蓄力量,准备一举重创或者歼灭目前处于疲态的柳下旅团。因为目前的柳下旅团在火力攻击上已经不占优势,打光了炮弹的大炮还不如一把刺刀,战车大队更是瘫痪在璋德县城外围,一旦八路军攻击这个旅团,恐怕后面的事情就很微妙了。

反过来,参谋本部又做了另外一个设想,那就是把柳下旅团作为一个诱饵,促使八路军前来攻击,即便是不攻击,那么封在山里的八路军主力也出不来,对平汉线和其他地区够不成威胁,日军可以趁机加强黄河南岸的部队物资积蓄,准备动秋季攻势。如果八路军冒险出山进行攻击,那么从太原和邯郸抽掉部队,利用日军机械化度,是可以把这股八路给围住的。因此,日本军部认为,这个让柳下旅团在璋德县按兵不动的策略是个可进可退一箭双雕的计划。

日军的狂妄总是按照自己的预想去分析的,他们哪里知道,这些分析跟八路军的战略是八竿子打不着,八路军压根就没想过去消灭鬼子旅团以上的部队,更不会去与这样的部队“会战”,即便是柳下旅团目前的战力大打折扣,可跟装备落后的八路军比起来,那还是占有绝对的优势。南寨集一战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只不过鬼子的这种不战不动的态势让分区长也是感到莫名其妙,一时半会也判断不出鬼子是在玩“啥子”名堂。

战争中的这种误判往往都是那么巧合和奇怪,一个误判引起另一个身子一连串的误判,在世界战争史上屡见不鲜。不过这个双方误判的窗口期里,我们的主人公却是要占大便宜了。

话说,山东于家本身就是个根深叶茂的大家族,在这个家族里,既有国府的关系,也有汉奸的关系,更是有与八路军联络的关系。大家族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就是大家族传承百年而不倒的秘诀。

于世猷,是于家一个分支里的掌柜的,他的交际就连家族里的长老们都看不清楚,反正,商人图利,只要能给家族赚钱,那么,家族在许多事情上也就睁眼闭眼。殊不知,于世猷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已经加入**,是那种最隐秘的力量中的一份子,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于世猷不会以其他的面孔出现。

于世猷与山东李家寨的关系可以推朔到军阀混战的年代,在那个时候,年轻的于世猷就同情李家寨的“义军”,甚至动过鼓动这支部队在山东揭竿而起,成为北方的一支红军的念头。可惜,山东的革命元老不少,却是很少能成事。直到八路军进入山东后,整个局面才算是重新打开。

通过内部系统,于世猷接到了李久的请求,让于世猷帮助购买一批白布,这对于世猷来说几乎就是个举手之劳,压根也没怎么放在心里。可是紧随来的一封加急电报却是让他帮助购买15oo匹白布,这可是把于世猷吓了一大跳。

在青岛附近购买这些坯布不是难事,难在如何把这些布匹运出去,这是让于世猷感到为难的事情,至于说钱的问题,于世猷压根就没有考虑过。一万块大洋很多,可对于于家来说,还真是不算什么。

李久也知道要想搞成这批物资的运输,他自己不出马是不可能的,于是,在向分区领导打过招呼后,他带着小疤瘌等几个李家寨的人出了。

现在,璋安地区与分区的联络比较方便,分区派来的报务员终于到了,在李久的帮助下,那台美国生产的电台极其好用,李久把那些英文翻译成中文,贴在原来英文的地方,这使新来的报务员小金崇拜的不可言状。其实,在璋安地区,懂英文的可不是一个两个,至少精通的就有钱,够用的就有李久和高伟平。

分区长对李久亲自出去搞布匹的事情是有分歧的,支持的人认为这是未雨绸缪,提前解决分区部队冬装的大问题,能够在这个窗口期解决,可以腾出大量的后勤人员和部队去干别的的,从哪个方面讲都是有利的。反对的人也说的有道理,璋安支队刚刚成立,主官就要去敌后“做买卖”,这实在是好说不好听,一旦李久生意外,璋安支队怎么办?

分区长在聆听了大家的意见后做了归纳,第一,我们要相信李久同志的判断和能力,空白窗口期千载难逢,机会只有一次,抓住了,就是对根据地的大贡献。第二,八路军从来不是个人的部队,一个领导的变更不能成为这支部队存亡的条件,如果没有李久就没有璋安支队,那么这个部队宁可不要。

可以说,长这第二条是上纲上线了,有了这个定义,谁还敢轻易的提出李久不在璋安支队就完蛋的话题?何况,在分区里,不知道有多少团级干部想见识一下璋安支队,可以这样说,别的地方不敢说,至少在这个根据地里,一个李久倒下,千万个李久站出来……这就是长的信心和力量。

李久不知道的是他前脚刚走,分区送到璋安支队“体验生活,基层锻炼”的那拨人就到了。他更没有想到,这支特殊的部队带队的竟然是……魏大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