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票号也叫票庄,其总号并不是在山西,而是在北平。之所以被叫着山西票号的原因是,票号首先由山西商人发起组建,其次,在经营票号的多为山西人,故被称为山西票号。所谓票庄是介于钱庄与现代银行之间的一种民间金融机构,在晚清和民国初年,现代银行业出现,极大的压缩了票号的业务空间和生存空间。
不过票号也有票号的好处,票号出具的银票是实打实的以银元为基础的,实力雄厚的山西票号在其全国的业务范围内可都是通存通兑的。比如,你在北平总号开出的银票,就是到了昆明同样可以兑现银元。只是,到了民国初年后,现代银行业兴起,同时钞票的出现使银本位的票号几乎无法生存,许多票号不是倒闭就是倒退回去改为了钱庄。根据记载,最后一家票号于1934年歇业。
可是实际上,票号在改头换面之后仍然存在,比如,乔致庸创立的“大德通票号”早在1932年就改为了银号,表面上是个类似小型放贷的钱庄,经营的也是法币之类的纸质钞票,可是在私下里,银元仍然是各类大宗交易的主要通货,就是在蒋介石下令禁止银元流通的时候,他奖励部下的不还是大洋吗。
进入全面抗战之后,在国府区流通的是法币,在日战区里流通的是什么?最早的时候是华北伪政府发行的法币,可是没过多久,这个法币老百姓就不认了,有实力的商人还是使用银元和银票,而老百姓没有银元,有的使用银毫子,有的干脆就以物易物,形成最原始的交易模式,这也是为什么马二狗建议从青岛和天津贩来货物换取本地粮食和土特产的道理。老百姓没有银元买东西,只能换。而换出去的山货和皮货,到了北平天津都是获利数倍。用布匹和小百货换回来的粮食也是有利润的,事实上马二狗他们是利用工业产品对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两头获利,把利润换成征粮的指标,就是这样,马二狗在天津的合伙人也没有少赚。
山西商人历史上叫晋商,追根溯源可以追到隋唐时期。据说当年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在太原起兵的时候,就有一个大商人武士彟用财力大力支持,这个武士彟可算的是晋商的鼻祖了,最后做到了工部尚书的大官,当然,武士彟没有他女儿有名,他的女儿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山西商人发展到了抗战期间已经式微,可是不等于山西就没有名人了,孔祥熙是从山西走出去的,还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那就是阎锡山。
阎锡山外号阎老西,这个西得读出“芯”的音才是正读。从辛亥革命开始,阎老西就掌控了山西,成为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人物。蒋
介石瞧不起他,说他是个小心眼的土老冒,连山西修的铁路都是窄轨的,怕外面的军阀利用火车运兵。就是这样一个阎老西,可谓是山西政坛的常青树,到了抗战期间,他在抗战和避战之间摇摆选择,他的部队号称“晋绥军”,与国府系还真是有区别的。七七事变后四个月,太原就丢了,阎老西退守晋西南,在黄河附近的几个县里规避,依托地形和山势勉强偏安一隅。晋绥军一部分在傅作义的指挥下转战绥远,在那一带与日军周旋,说傅作义是抗战名将也就是因为他一直在绥远热河一带坚持抗战。
原本阎老西在太原是有一个很现代化的兵工厂的,不仅可以造步枪、轻机枪,还可以造迫击炮、山炮等大型武器,而且,也有全套的造币设备。可惜,太原失守的太快,说是太原保卫战,其实也不过是打了五天就把太原拱手相让了。
现如今的阎老西缩在晋西南,手上也有好几万部队,这些部队需要装备,需要物资。他们可不能像八路军那样“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他们也不会自力更生,只能是通过关系出去买和找老蒋要。老蒋家里也没有余粮啊,所以,晋绥军从中央军那里获得的武器弹药是很有限的。所以,阎老西还是动脑筋出去买。要买没问题啊,王克敏、齐燮元他们控制的大沽机器厂就有,可是需要白花花的银子。要银子也没有问题,阎老西平时抠的厉害,能攒钱,就是跑出了太原,他阎老西也不缺银子,纵观民国史上的各路军阀中,阎老西可以说是最善于理财的,比那个成天穿着士兵衣服,吃着棒子面窝头,啃着老咸菜疙瘩,动不动就与士兵一起打草鞋的冯大帅可是有钱多了。
我们都知道,之所以人们会使用银票就是因为携带银子实在是太不方便了,我们随便计算一下,一枚大洋的重量约为27克左右,100块大洋就是2700克,这个重量就有五斤多了。大笔贸易的时候,动辄用银上万元,如果全部用现银,那将是一场灾难,是交易双方都无法实现的。于是,银票在这个时候起到了很好的“一般等价物”的作用。银票可以大笔的开出,也可以在票号里拆零,在没有银行的年代,票号的作用在商品交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票号的运作在全国各地展开,建立的基础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各地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如果不平衡,就会出现某些地方票号的银元储备不足,需要总号通过平衡进行现银调拨,这在票号发展的二百年历史中是时有发生的。比如说,从口外向关内大量出售牛羊皮和牛羊肉,又将关内的大量百货发送到了口外,双方的交易基本差不多,或者说等值,这样,各方
商人使用银票交易即可,他们都可以在各自居住地点的票号里凭银票直接兑换出银元。可如果这个交易不平衡了怎么办?今年口外遇到大雪,牛羊冻死不少,没有那么多拿出来交易,反而更需要内地的物资去救灾,口外商人出具的银票多,却没有那么多货物换回银票。也就是说,口外的票号里的银子会多到没有人去兑换,而在关内的一些地方的票号面临大笔口外票号里签发的银票,这就要出问题了,怎么办?票号就要雇佣镖局把口外票号里的银子押送回关内,让各个票号的银元储备平衡。反之,第二年口外牧场大丰收,对内地的货物需求减少,总号又得反过来向口外的票号送银元。其实,这种运输就是替代了个体的携带而由专门的票号去为所有的商人把银元给平衡了。如果贸易平衡,商人之间的交易在实质上也算是“以物易物”了,不过不是单对单,而是作为一个区域的贸易总平衡。
银元作为一种新型的货币是在1933年才在法律上成为中国的主币的,以元为单位,加以辅币,从而取代了流通了1000多年的银两制度。可是好景不长,仅仅二年之后,作为财政部长的孔祥熙就发布政府文告,宣布政府废除银元货币,将发行法币作为流通货币,从1935年11月开始,流通银元为“违法行为”。
为什么好好的银元却要被禁止呢?为什么私下里还在使用银元呢?